【勁報記者于郁金/嘉義報導】炎炎夏日正值火龍果盛產期,火龍果不但香甜爽口且富含維生素C、鐵質、膳食纖維及果膠,冰過後更消暑好吃!嘉義縣鹿草鄉和興火龍果園園主蔡文惟所種植有機火龍果就深獲消費者喜愛,原本園區中品系繁多,經過選育後大量培育,品種以大紅為主,之後將其命名為「甜會美」,並曾經於2012全國火龍果品質評鑑榮獲冠軍。
資深青農返鄉 技術創新
63年次蔡文惟回憶著說,鄉下長輩在他小時候就期待能離農向外發展,所以一直以來他並無務農經驗,也在專業培養下,到了臺北做婚紗攝影,直到2008年因為想照顧年邁父母及陪伴小孩成長,故而與太太田惠美放棄原本工作,毅然回鄉接手父親種植十多年火龍果園;一回鄉就參加當時農委會漂鳥計畫,透過在地農會輔導,積極參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農業課程包含肥料製作班等,從頭學習農業相關知識;一開始自己試作有機質肥料時,只是按照一般教學製作,後來與當地酪農熟識,發現小牛喝的初乳營養價值高,卻無法作成乳製品導致多餘初乳只有丟棄一途,蔡文惟為善加利用而思考充作有機質肥料的原料,想不到反而讓火龍果平均甜度提高至19度左右,後來得獎拿到「甜王」頭銜。
堅持有機不放棄
蔡文惟指出,當時並不滿足現況,反倒因所學到都是鼓勵讓土地永續經營而建議朝有機栽培發展,加上思考有機驗證可向消費者保證其果品安全,有效提高火龍果產值,為了區隔市場及土地永續,於是2014年踏入有機這一條路,而與父親以往認知慣行農業有極大爭執;剛開始蔡文惟歷經與父親栽培習慣抗爭,半哄半鬧加上先斬後奏逐一闖關,但遭遇最大困難的還是單位產量由慣行每年超過20噸,改作有機驗證後加上「甜會美」品種皮薄容易裂果,導致年產量不到原來6成,直到作有機驗證後第4年,火龍果年產量才逐漸穩定下來;這段期間備受挑戰與質疑,卻沒有讓他放棄,反而是想辦法找有經驗專家、農友討論,學習克服轉型過疑難,進一步穩定並提升產量。
除此之外,所種植大紅品種雖然耐保存及運輸,但為延續農產品壽命且增加產值,蔡文惟常與太太一起想如何幫火龍果加工,一開始是作成果乾,後來進階有作成果醬、果醋、龍鳳酥、龍Q餅等相關加工產品。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則讚許並表示,堅持有機栽培方向是正確的,雖須面對產量少、成本高現實壓力,但零化肥、零農藥兼生態栽培模式,對土地是正向,對於業者、消費者健康都是助益,而為此政府對有機(含有機轉型期)驗證及友善環境耕作生態有獎勵金每公頃3萬元,有機驗證及檢驗費個人有9成補助、相關溫(網)室補助、生產及加工設備與農業資材(如有機適用肥料每公頃3萬元、微生物肥料及地力改良資材每公頃5000元)補助等輔導措施,來支持辛苦耕耘及需毅力堅持有機產業。
在地轉型 挑戰自我
蔡文惟說明,針對拓展銷售通路也多有思考,對於父執輩以往送盤商或拍賣市場傳統做法,到他接手後為求產業精緻化,不但火龍果要作分級制,且要針對不同需求作客製化應變,並鼓勵所陪伴成長的女兒能參加數位課程,學習網路社群經營、產品包裝等,並學以致用強化網路宅配及與通路契作等多元銷售管道。
蔡文惟表示,另在疫情期間,銷售不如以往時,則沉澱整備向農糧署南區分署申請拓展有機農產品市場振興措施,針對其農產品及加工產品作一系列包裝設計,以提升知名度強化市場競爭力;另方面亦逐步將農場轉型食農教育,與當地社區結合及開發導覽行程,讓學童與消費者透過實際接觸更了解有機火龍果生態;目前有機火龍果正值產季好吃又安心,歡迎消費者採購,預約連絡電話0916137141或可至臉書私訊「和興生態農場」。(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