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臺灣民報創刊百年特展 臺灣爭取言論自由歷史

台灣好新聞/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3.06.28 21:10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新聞圖片


今年適逢第一份由臺灣人自主發行的報紙《臺灣民報》創刊100週年,台北市文化局為重現《臺灣民報》重要發展歷史,今日於渭水驛站推出《媒體先鋒-臺灣民報百年特展》,由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擔任策展單位並提供重要展件,展覽特別展出珍貴的《臺灣民報》原件,帶領觀眾了解臺灣人民爭取言論自由的過往歷史。而渭水驛站緊鄰曾作為臺灣民報總批發處的大安醫院,使民眾觀展時可以直接回望歷史現場,也讓本次展覽更具意義。

本次展覽以「文化啟蒙做先鋒」、「帝國殖民蔽視聽」、「公正輿論輝大筆」、「民主思想鼓浪潮」四大主題,闡述《臺灣民報》在創建中的發展過程。除了豐富的照片與相關史料,現場特別展出珍貴的《臺灣民報》原件、以及後來所衍伸的《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原件收藏品。為讓民眾可以深度感知當時《臺灣民報》的發行情況,渭水驛站也特別展示了袖珍版的臺灣民報總批發處的模型,實際以1比18的比例縮小製作,試圖還原當時大安醫院兼臺灣文化協會本部、臺灣民報總批發處的真實場景。民眾可以清楚地以透視的角度,觀看當時的大安醫院結合住家、醫院、辦公室的豐富場景。

臺灣人唯一言論機關-《臺灣民報》

臺灣人自辦的報紙《臺灣民報》發刊於1923年,前身為《臺灣青年》與其更名後的《臺灣》雜誌。在民報創刊時,臺灣已有《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聞》、《臺南新報》三大報,這些報紙的重要經營者皆為日本人,於是這三大報成為總督府政令宣導的重要工具,在當時被視為總督府的「御用三紙」。

當時臺灣的知識分子,為了追求人民自主發聲的權利,開始自己籌資辦報,創建臺灣人自己的報紙。《臺灣民報》於東京創刊,報紙需耗時三至四天的船運才能運抵臺灣,再經最長可達40天的新聞檢查才能正式發行。當時的報紙的發行設有發行許可制、事前審閱制等,需經過總督府嚴格管控,也讓《臺灣民報》的發行過程艱辛不易。即便如此,《臺灣民報》仍充分發揮媒體的第四權,發表對殖民政府執政的批評,監督、制衡殖民政府。

知識分子創建臺灣民報,全島廣設讀報社

《臺灣民報》的組織成員與臺灣文化協會的成員有許多重疊,例如發行人黃呈聰、主要編輯林呈祿、首任社長林幼春等,其中臺灣文化協會的重要成員蔣渭水,擔任了民報董事、臺灣支局編輯、社論主筆、經銷代表人等重要角色。他在〈暮鼓晨鐘〉的專欄寫下「臺灣民報是臺灣人的民報,是臺灣三百六十萬同胞公有底唯一言論機關」。為了讓更多的臺灣人能夠認識以「臺灣人」為主體的《臺灣民報》,臺灣文化協會在全臺灣廣設講座及讀報社。因為當時的臺灣人識字率不高,所以讀報社有專人讀報,讓民眾了解資訊,奠定臺灣人民的知識基礎。

報紙是民眾的先聲,社會改造運動的木鐸醒鐘,臺灣民報記錄了臺灣人反殖民運動的血與淚,對臺灣人的民族尊嚴、民主素養、思想改造、文化啟蒙,起了莫大的作用。歡迎大家到渭水驛站觀賞此次《媒體先鋒-臺灣民報百年特展》,了解《臺灣民報》所經歷種種變遷,及知識分子為言論自由奮鬥的光與影。

│展覽資訊│

展名:媒體先鋒-臺灣民報100年紀念特展

時間: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一休館

地點:渭水驛站(臺北市延平北路二段27號)

更多新聞推薦

各地高溫悶熱 午後北部及各地山區留意較大雨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