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上‘種族主義思想’最濃厚的國家之一”。有色人種與白人相比,不具備對等的“社會影響力”與“立法與司法影響力”。對黑人的偏見,一直就是構成“大白人優越感”的一個根本要素。在美國的華裔,是更加的等而下之了。(圖/取自網路)
作者/薛中鼎
美國的知名黑人律師傑佛瑞.羅賓森(Jeffery Robinson) 在 2021 年有一個演説,内容精彩。題目是:
”Who we are?A chronicle of Racism in America”
《我們是誰?美國的長期種族主義》
演説内容,在談論美國長期以來的“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的思想與行爲。這種思想與行爲,自歐洲白人移民到美洲大陸時,就已經存在,一直延續到今天。
羅賓森是在1957年,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市,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孟菲斯市是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重鎮”。1968年4日4日,著名的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一家小汽車旅館(Lorraine Motel)的陽臺遇刺身亡。路德金的遇刺紀念日,現在是美國國定假日。
在演説中,羅賓森特別强調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名言:
“誰能控制歷史詮釋權,就能控制未來;而誰能控制現在政權,就能控制歷史詮釋權。”
“當權政府,具備能力,從統治者的利益考慮,來敘述問題,以至於塑造其所統治下的民衆,對於問題的認知。雖然這個當權政府的敘述,不符合事實。”
羅賓森在演説中聲稱:
“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美國其實也是世界上‘種族主義思想’最濃厚的國家之一”。
羅賓森對於美國種族主義的長期發展歷史,做了清晰的描述。
1.美國的黑奴史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船”,載著一百多名新教徒,從英格蘭到達美洲新大陸科德角(在現美國麻州)的前一年,1619年,第一批黑奴,有二十多人,就從非洲,被送到了北美洲的詹姆士敦(現Jamestown,Virginia)。
1776年,美國建國。在美國建國的150多年以前,伴隨著歐洲移民的來到美洲大陸,黑奴也被這些白人移民,當成商品,從遙遠的非洲大陸,運載到了北美洲。
1636年,在麻州完成了第一艘“黑奴船”的製造。船名叫“The Desire”(欲求)號。這艘船專門從非洲,把黑奴當成商品,載送到北美大陸。
之後,又陸續製造了三艘“黑奴船”,分別叫 “The Fortune”(財富),“The Hope”(希望),與“The Prosperity”(繁榮)號。
船名稱的含義很清楚,把非洲黑人運到美洲,可以滿足白人移民的“欲求”,帶來白人“財富”、“希望”、“繁榮”。
黑奴也確實帶給了白人移民主“財富”“希望”與“繁榮”。
北美洲白人移民,現在美國人的前輩,發展經濟的兩大支柱,一是從印第安原住民,掠奪了廣袤的免費土地;一是從非洲,掠取源源不絕的免費勞力資源。
免費土地,免費勞力成本,富於侵略性的盎撒民族性格,加上從西歐帶來的科技知識,是美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基礎,造就了今日的美國霸權,霸凌世界。
早年美國南方的棉花產業,是美國經濟支柱產業。棉花的種植與採收,都需要大量人工。大量的引進黑奴,解決了美國棉花、烟草、大米、等經濟產業的勞力需求。
當時,南方農場百分之九十五的勞力來源,是來自於黑奴。
北美白人對待黑奴,如同對待有商業價值的“牲口動物”。
在今天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市(Charleston),有一個“黑奴交易市場博物館“。博物館中,對於黑奴的交易的情況,有清楚的展示圖畫與説明。
在交易市場中,自新生嬰兒至70歲老人,都可以在此進行交易。爲了能賣出好價錢,黑奴在送上市場前,在食物中,會多加蛋白質與脂肪,用以把黑奴養得肥壯。黑奴在推上交易市場前,要抹上香油,換上乾净衣服。對年紀大的黑奴,若有需要,會幫他們染髮。
在市場待售的黑奴,都要戴上枷鎖,以免“商品”逃跑,三四歲的孩童也不例外。
黑奴沒有固定姓名,送到交易市場時,再隨興給個代號,譬如叫做“Friday”(星期五),或是“Armstrong”(手臂健壯)。同一個黑奴,每次“上市”,可能用的是不同的代號。
對於白人主子來説,所擁有的黑奴人數與品質,就代表主子的財富。通常在白人主子的財產中,黑奴是最主要的財產,其總價值高於他的農產品、種植農地、畜養的牛羊、以及房屋財產。
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的 1860年,美國已有四百萬黑奴。黑奴的總市場價值,高於35億美元,約是今天的一千億美元。當時美國的密西西比河谷,聚集美國最多的富豪,包含了田納西、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
他們之所以成爲富豪,是因爲他們擁有大量黑奴。
隨著黑奴時代的終結,這些當年的富豪州,都成了美國今天最窮的州。
2.黑奴與美國的金融保險業
因爲黑奴買賣,是當時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所以黑奴的海洋運輸、黑奴的買賣,黑奴的生命與健康,帶動了美國的保險金融產業。
購買黑奴的白人主子,如果手頭資金不足,可以“抵押貸款”,就像我們買房子一樣,先取得黑奴的使用權,再分期付款,償清黑奴的取得成本。
因爲黑奴的價值高,高於房產牛羊與農產品,所以主人如果需要錢用,第一件事,就是出售黑奴以換取金錢。
紐約的“棉花交易市場”成立於 1850年代,是當時美國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他的基礎就是黑奴的勞力貢獻。美國紐約的金融保險公司,AIG與Aetna,主要的業務,都與黑奴買賣有關。
1711 至1762年,紐約市五分之一的人口是黑奴。在紐約市中心有個黑奴交易市場,除了日常交易之外,還可以短期出租黑奴,像我們今天短期租車一樣,政府也從中抽稅。
在南北戰爭前夕的1860年,美國棉花的年產量達到23億磅,佔美國出口總額的 60%。
南北戰爭時期,紐約市長也支持南方的蓄奴政策。他主張紐約市應脫離北方聯邦政府,保持中立,同時與南方做生意。紐約的經濟,非常依賴黑奴。
3. 美國的政治與法律
美國以基督教立國,可是基督徒慈愛的人性光輝,並沒有照耀在黑奴的身上。
美國的國父華盛頓,就是個蓄養黑奴的大戶。
美國建國以來,有12位總統,都是畜養黑奴的白人主。在建國的前60年間,有50年,美國都是由畜養黑奴的總統主政。
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是個得到美國高度評價的總統,川普很欣賞傑克森。傑克森就公開力挺,美國的黑奴制度。
這位總統曾刊登廣告,高額懸賞,捉拿從他家逃跑的黑奴,他在廣告上說“誰每抽這個黑奴一百鞭子,再多給10元獎金”。
今天,在美國20元鈔票上,印的就是這位大力鼓吹“蓄奴制度”的傑克森總統的肖像。
關於畜養黑奴,美國也立下了相關的法律。
1662年,維吉尼亞州通過立法:
《奴隸媽媽生的孩子,也是奴隸》。
這個法律的含義,就是白主子强暴女黑奴所生的混血孩子,也是奴隸,沒有自由。
還有這樣的法律説明:
《如果奴隸成了基督徒,不代表他能得到自由,只代表他得到了白主子對他的慈愛》
1669年,維吉尼亞州通過立法:
《黑奴因爲抗拒主人而導致死亡,不構成殺人重罪》
一直到今天,一個黑人在街頭與警察爭執相抗,而被警察槍殺,殺人的警察,依然不構成“殺人重罪”。一般對警察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一直到南北戰爭後的20世紀初期,美國南方依舊會置法律而不顧,白人為黑人執行“私刑”。也就是說,白人會逕自將黑人公開處死,不經過法律途徑。
在南卡羅萊納的查爾斯頓,有一個“古跡”,是株百年大橡樹。早年。好些黑人,被“私刑”處決,吊死在這株大樹上,數日不收屍。用以警告黑人,必須絕對服從白人主子。
在美國白人的心目中,美國“獨立宣言”所揭示的立國基礎,“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是白人有,黑人沒有的。
美國憲法中,曾經不用“slave”(奴隸)這個字,而採用了“such persons”(這些人) 這樣的詞語。
譬如,早年憲法中有條文:
《在1808年之前,不禁止進口“這些人”》。
條文的意思,是目前不考慮“禁止進口黑奴”。真要禁止進口黑奴,是需要一段大約20年的時間來緩衝。白人們需要時間,逐漸調整商業操作,譬如運送黑奴的船,需要20年時間,折舊使用,以賺取足額利潤。
羅賓森說,早年美國成立警察局的最根本原因,就是“slave petrol”(巡查黑奴),並追捕落跑的黑奴,允許隨時用槍。
羅賓森很沉痛的説,一直到今天,黑人社區對於警察,都有很深的恐懼感與不信任感。原因在於,幾百年來,黑人不斷被警察在巡查時,開槍致死。黑人對於警察的恐懼與不信任,深植於他們的基因中。
美國的憲法,論及黑人的權利,是這樣寫的:
《美國的法律是有分別,但是平等的》
(“The law of America is separate but equal”)
從以上美國的敘事用詞來看,美國這個盎撒民族,是一貫的善於狡辯。在今天的國際舞臺,美國也是爲了他的霸權,而整天窮詞狡辯。
4.種族主義的殺戮
1947年12月,在南方的阿拉巴馬州,一位黑人被槍殺,原因是這位黑人經商成功,引起某些白人的嫉妒。凶手承認是他所殺,沒有被起訴。
1921年,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土爾沙市(Tulsa,Oklahoma)發生駭人聽聞的“集體屠殺黑人”事件。
當時的土爾沙,被稱爲“黑色華爾街”(Black Wall Street),黑人群體經營企業非常成功。約有600 多家黑人企業,有黑人銀行、黑人私人飛機、戲院、學校等。
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年輕黑人,在進入電梯時,脚步不穩,撞到了操作電梯的白人女士,引起軒然大波。當地白人要抓住這位黑人,並以“私刑”處理。一批黑人就持槍出來保衛這位黑人,結果爆發了種族暴亂。
白人群體調動力量,駕駛飛機向黑人社區投擲燃燒彈。同時無選擇性的向黑人開槍。
結果有四千多黑人被殺戮,黑人華爾街被徹底終結。
這個土爾沙的“集體屠殺黑人事件”,沒有人被起訴,或是受到任何法律制裁。
羅賓森認爲,這場“集體屠殺黑人”事件,應列入美國教科書。但是美國白人主流政府,選擇將這個事件,從歷史中略過。
其他大大小小黑人無端被殺事件,層出不窮,不及備載。最近比較引發注目的,是發生在 2020年5月的“我不能呼吸”事件。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警察以膝蓋壓住喉嚨,窒息而死。
這種被警察凌虐而死的案例,對於老黑來説,是“長期而經常性”的案例之一。接著,有所謂的“黑命貴”(Black Lifes Matter)遊行。其實“黑命貴”的翻譯不準確。
準確的翻譯,應該是“不要把黑人的命不當回事” 或者説 “不要隨便幹掉老黑”。一般黑人的命,與“貴”這個字,離得很遠。
“黑命貴” 的準確英文,應是 “Black Lifes Precious “,不是 “Black Lifes Matter” 。
羅賓森說,克林頓在1994年簽署的“犯罪法案”(Crime Bill)也是大白人的居心不良。美國政府以此法案爲由,年年撥款對“黑人社區”進行清掃活動。其結果就是警察可以更加有力度的、把更多的“黑人嫌犯”送進監獄。
被送進監獄的人口,在四十年間,增加了八倍。現在美國的監獄人口,有200餘萬,監獄已經不敷使用,要向民間建商承租監獄。
美國人口,佔世界5%;而美國的監獄人口,佔世界 25%。美國總人口中,有色人種約佔30%;在監獄中,有色人種近70%,黑人被抓進監獄的相對比例,非常偏高。
5.結論
羅賓森認爲,美國現在依舊是“全世界種族主義思想最濃厚的國家之一”。
種族主義所代表的是,在美國國境之内的白人與黑人,不是處於一個平等的競爭場。
在演説的結尾,羅賓森說,種族主義是“偏見”(Prejudice),加上“Social Power”(社會影響力),再加上“Legal Authority”(立法與司法影響力)。在美國,黑人(非裔)與棕色(拉美裔)人口,從來就不曾擁有後述的兩者。
也就是説,在美國,有色人種與白人相比,不具備對等的“社會影響力”與“立法與司法影響力”。
更何況,對黑人的偏見,一直就是構成“大白人優越感”的一個根本要素。
就“社會影響力”與“立法與司法影響力”而論,在美國的華裔,是更加的等而下之了。
要改變美國的種族主義,恐怕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與投入,以及持續而永恆的努力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者簡介
薛中鼎,大學讀理科,有比較嚴格的邏輯訓練,後來在政大讀企管碩士,美國讀管理科學博士。
大約有北方遊牧民族的基因,所以換了些不同的工作領域,在美國、北京與台灣都生活多年。雖然“遊牧”四方, 對於中國文學與歷史,尤其是文學與歷史的關聯性,以及歷史變遷的邏輯性,一直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嘗試著以百年後歷史學家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當下的現象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