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簡秀枝》阿美族的勇士 讓拉飛·邵馬成為不朽

愛傳媒/ 2023.06.27 05:15

簡秀枝》阿美族的勇士 讓拉飛·邵馬成為不朽

簡秀枝》阿美族的勇士 讓拉飛·邵馬成為不朽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拉飛·邵馬走了,除了難過、不捨,其實,百味雜陳!

     據說,還沒成為藝術家之前,拉飛·邵馬就開始學習潛水,海裡的世界,對他來說,就像是汲取靈感的泉源,每次潛水,他都會看到許多未曾見過的東西,而那些東西,會被眼睛所記憶,潛水捕魚的日常,則像在醞釀海洋帶來的形體。

     海洋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海流,時而波濤洶湧,時而平靜如絲,正提供藝術家想像和靈感,是智慧和平靜,也是提供飲食的來源。

    海裡的豐饒,需要一個人身體和精神,完全進入海裡頭,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在潮水平穩時,他經常早起跳進海裡潛水。

    他曾在夢裡,見到自己置身於海洋之中,身心靈與海洋完全交織,《夢見黑潮》彷彿是大海吞噬前的隱喻。

   前年9月26日,台東縣長濱鄉長光部落海岸灘頭,為拉飛・邵馬新造獨木舟,舉行隆重下水祈福儀式,那是一艘能真正下水航行的獨木舟,呼應阿美族古老海洋文化精神,也藉由下水試航,希望讓阿美族傳統文化得以振興與傳承。

    當時拉飛·邵馬說,10年前他從都市返回台東,開始以阿美族文化為母體,透過創作,慢慢找回自己是誰、自己原來的樣子。

    後來他聽取南島論述,確認台灣是南島民族的原鄉,因此,讓他開始思考,昔日祖先如何跨越海洋,到其他地方?過去的造船技術,為何沒有像其他太平洋島嶼保留造舟文化?

    身為阿美族藝術家,他立下宏願,要仿效祖先打造獨木舟,於是用自己很直覺方式,把獨木舟打造出來,過程很陌生,要讓船能航行,挑戰也很大,他做了很多研究,還跑去蘭嶼跟達悟族人學習造拼板舟,而且強調獨木舟所有材料悉數取自台灣,耗時2年的造舟工程,終告完成,下水試航。拉飛·邵馬親自駕駛獨木舟,開啟海洋航行之旅。阿美族曾是海洋民族,昔日海洋文化,早就消逝,他矢志找回阿美族航海精神。

    從最初接觸漂流木創作,到完成獨木舟的打造、到下海航行,拉飛·邵馬說,他感覺冥冥之中,有股力量,指引他走向海洋,變成一種使命,讓原住民族群,再次回歸南島海洋文化的大家庭。

   長光部落每年有海祭習俗,年輕勇士要在前一天下海打魚,作為祭拜海神的供品。為了長光部落海祭,水性不錯的拉飛·邵馬,身上背著浮標,與2名友人下海打魚,卻沒有上岸,直到翌日清晨,在事發點北邊100公尺處尋獲,但已沒有生命跡象。

     拉飛·邵馬是阿美族的勇士,當之無愧,這回他把自己當作海祭供品,求仁得仁。

愛在工作、使命必達

    這個噩耗,感覺上與6年前齊柏(1964-2017)墜機事件,非常類似,都發生在炎炎六月天,而一個在豐濱、一個在長濱,雙濱逐夢,也都在大家對他們期許最殷切的時候,嘎然而止,讓人哭天搶地,悲不自勝。

     2017年6月10日,齊柏林搭乘直升機,為拍攝《看見台灣II》的空中勘景途中,在花蓮縣豐濱鄉墜機殉難,享年52歲。

    拉飛·邵馬為了故鄉部落海神祭典,潛入台東長濱海洋,被壯闊的海洋帶走,得年40歲。

    豐濱與長濱,取名雙濱,分別歸屬花蓮和台東,有山有海、人口少少,景緻迷人,近年發展觀光,像孿生兄弟一樣,爬梳出獨一無二的在地風情。

    齊柏林熱愛空拍,深入全島,居高臨下,捕捉最真實的大地樣貌,他求好心切,再度深化《看見台灣》而在美麗的花蓮縣豐濱鄉,勘景殉職。

     結束北漂、返鄉經營的阿美族藝術家拉飛·邵馬,為部落海祭,下海捕魚,葬身在他日思夜想,最留連忘返的大海裡。

    拉飛·邵馬生前常說,阿美族是海洋民族,祖先們透過海洋,把世界連結在一起,身為現代阿美族青年,他以海洋為師、發想創作,撿拾漂流木、打造獨木舟,學習海洋智慧,就是要重振阿美族古老的海洋文化與精神。

   齊柏林一次又一次飛上高空,履行空拍任務,在臺灣地景、臺灣河流、臺灣生態留下絕美,並以照片為證,向臺灣朝野提倡環境保護。那樣的危險任務,不出事都難。

    無獨有偶,拉飛·邵馬那麼以部落為榮,心繫部落傳統的弘揚與傳承,下海捕魚,為隔日部落祭祖盛典,用心之專,用情之深,令人感佩。

     他們都在熾熱的6月天裡出事,也都極大化他們的身分與角色,在使命必達下,以生命相許。

獨木舟接軌世界  成為絕響

    聽到噩耗,悲不自勝,忍了兩天,下午和拉飛太太葉海地(Heidi Yip),通上電話,聽到她的啜泣聲,更讓人辛酸,除了鼓勵她堅強、保重身體、照顧好小孩,也希望她在忙完後事,協助拉飛·邵馬,把未竟的藝術夢想,繼續努力下去。

    葉海地遠在加拿大的娘家至親,聞訊後正趕飛來台,目前族人輪流守候靈堂,7月3日將舉行告別式,葬禮細節,還在討論中。

    台東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也難掩悲痛,對於拉飛·邵馬的驟逝,非常的不捨,直呼太可惜了。

    嚴長壽說,拉飛·邵馬是他最欣賞的東海岸原住民藝術家,個性好,待人謙和,又因為太太葉海地是來自於多倫多的華僑,有很多國際接觸、展演經驗,也拉高了拉飛·邵馬的藝術素養。

    從去(2022)年開始,公益平台與公益平台國際分會,為了記錄花東的生活文明,一直進行採集在地的文化與藝術,拍攝一系列的短紀錄片,其中包括拉飛·邵馬,目前𧫴能以該記錄片,向東海岸傑出的原住民藝術家拉飛·邵馬致敬。

    紀錄片中強調,台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該紀錄片藝術家拉飛·邵馬透過打造一艘船,希望能和祖先一樣,以海洋為道路,和世界接觸的故事。

     沒想到該紀錄片,竟然變成紀錄他生命的絕響,成為遺作的追思片,嚴長壽特別無奈與難過。

    最近因為當地農會要收回原來的工作室,嚴長壽正在設法為拉飛·邵馬,安排到台東糖廠,找一個工作室,原來抱著很大期待,希望讓拉飛·邵馬和葉海地夫婦,遷移新址,創作順利。

    另外嚴長壽也準備讓他們的孩子,到台東「均一國際教育實驗學校」讀書,「江賢二藝術園區」則邀請拉飛·邵馬為其中的一棟建築,創作一對原木雕刻的大門,許多計劃都持續上路。

     「唉!太無常,太難過了,如果拉飛·邵馬太太葉海地選擇留在台灣,會讓他們的孩子,順利到均一讀書!」嚴長壽強調。

汲山取海  勇士精神入青史

    前年9月間,曾帶領典藏雙濱行腳團,參觀了台東長濱的「藝術實驗平台」(Laboratory),那是獨特的藝術地標,由拉飛·邵馬與葉海地共同打造的,他們以3間屋水泥預拌廠,轉變為工作室兼展示空間,偶爾對外開放,分享創作理念,讓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拉飛·邵馬與葉海夫妻倆,有如才子佳人,各自發揮他們的創作長才,相互尊重與扶持,目前育有一子,平淡踏實中,累積能量。

     該次行腳,成為和他們夫妻結緣的開始,典藏也陸續收藏了拉飛·邵馬2件木雕作品。

    拉飛·邵馬作品如他的外型,粗獷豪邁,老祖宗留下來的巨大木頭,讓他創思泉湧,隨手可發揮創意,他也勤於到海邊撿拾漂流木,各種木頭香氣,加上水的浸泡冲刷,留下更多痕跡,創意巧思,拙趣盎然,呈現更多層次。

    例如,池上曠野的《拾火Kalo’orip》,頭型雕刻冒出火花,非常吸睛。Kalo’orip是阿美族語,意指生活的依靠,以「火」為主題,拉飛·邵馬創作出以火為意象的巨大木頭雕塑,呼應生命起源,也向「火」學習智慧。

    在原住民的傳統祭典裡,常見牽手繞「火」載歌載舞,一起感謝大自然與祖靈,拉飛·邵馬回應原住民該文化傳統,當作品矗立在池上曠野,展現出昂揚不屈的生命力。

    另外,池上榖倉藝術館的斑駁木門,以海洋波濤為發想,拉飛·邵馬足足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手握刻刀,一刀刀刻出浪汶,非常震撼,海洋意象的神遊外,藝術家的耐心與功力,也讓人感佩不已。

    至於葉海地,她是香港人,在加拿大長大,後赴北美求學、工作,她以平面油畫創作,薄塗透明的風格,訴說著異鄉客在東台灣的生命感悟,也是引人入勝,極受好評。

    敏銳多情的葉海地,在油畫創作上,咀嚼著「萬物有靈」的宇宙觀,她作了豐富而細緻的呈現。

    葉海地曾經遊牧世界各原始部落,學習遠古的薩滿智慧,最終落腳台灣東海岸。她對於海邊生活,感念最深,外表看似平靜,卻是千變萬化,自然中俯拾皆是泛靈智慧的提示。

    透過繪畫,葉海地為海邊變幻莫測的風物民情,進行紀錄,同時反繁為簡,靈性地詮釋傾注其中,再以富想像力的擬人手法,傳遞廣袤無垠的生命體悟。

    光亮遍灑海平面的滿月、捲曲著歲月秘密的蕨類、寄住著少年靈魂的螺貝,都是葉海地凝望與再現的對象。那些自然的物象,在迷幻的用色、不分物種並存的想像力轉化下,超脫了原本客觀的存有,使大家在近觀其作品時,感受到宇宙自然本身的靈性、溫度、與哲思。當捫心思忖,好像在暗示,宇宙特意揀選了東海岸,將其遠古的能量,訴諸其中的生態與景緻,以及寄居其間的萬靈。

     2020年底,夫妻雙雙都受邀在Moca (台北當代藝術館)作聯展,題目是《孤島孵夢》,帶著原住民史觀的策展方式,配合在地多元創作,質量俱佳,成為該年度Moca 的重要展覽。

    今(2023)年台南漁光島藝術節,葉海地也是受邀的藝術家,她的《透明夢》,佇立沙灘上,讓人無比驚艶,成為該藝術季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漁光島的存在,對藝術家來說就仿似一個夢,而夢裡的時間觀,是依照每棵木麻黃、來自遠處的浪花,互相呼應而堆疊出來。

     葉海地以原木、瓷陶土、金屬等複合媒材打造的的大型裝置《透明夢》,坐落於沙灘與海潮的邊界上,在一天不同的時序中隨著周遭環境產生變動,樹梢聲、陶片敲聲、日落、月昇等天象與聲響不停流動,身在其中的觀者們彷彿也幻化成這個舞台上的獨特演出者。

    拉飛·邵馬特別從台東開車到台南,全家人一起參與盛會,也陪同葉海地在現場解說作品,夫妻倆同心合力,羨煞旁人。

    遠離了都市的喧嘩,葉海地在東海岸相夫教子之餘,透過每日與自然的互動,理解石頭、生物、海、與日月的變化,呼應著意識的流轉,啟動藝術發生的運轉核心,為自己與觀者開啓了一個更為開闊、深邃的精神領域。

     

他鄉也是故鄉 任重道遠

    無論是故鄉,抑或他鄉,自然與自由,始終是葉海地心靈的歸依,痛失愛侶拉飛·邵馬,不只形單影隻,葉海地更是任重道遠,雛兒的教養培育,拉飛·邵馬留下海洋文化的復興,藝術夢想的實踐與實現,壯志未酬,一切都落在葉海地身上。

     「為妻、為母則強」,古有明訓,葉海地是女中豪傑,生命中的堅韌生命力,必能幫助她挺過風暴。

    阿美族的勇士拉飛·邵馬,以勇敢無懼精神,追尋祖靈腳步,當鑿開的海洋之門,留下未完的海洋探索之路。這幾天,族人在靈前輪流守候,大家在銜悲守苦,埋首準備7月3日的告別式。

     以海洋文化為榮的阿美族子弟,必然會追隨拉飛·邵馬的勇士作風,再次挺立,前仆後繼,勇往直前,讓拉飛·邵馬成為不朽。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