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寒流 望僕號 味全龍

黃珊珊》從生活習慣,到市民精神

愛傳媒/ 2023.06.25 05:15

黃珊珊》從生活習慣,到市民精神

黃珊珊》從生活習慣,到市民精神

    【愛傳媒黃珊珊專欄】台灣有一場別的地方看不到的舞蹈。

    它幾乎成為了這座島嶼一種標誌性的地方特色,國際媒體也曾多次來台報導取經。你會聽到這融合古典鋼琴樂章,經過電子音效重新混音詮釋的曲風,在街頭定期定時巡迴,一種大型、公開,且向所有人開放的表演,每日更有若干場次,在全島上演。

    太陽下山以後,就是我們隨著音樂起舞的時候。

    手執大包小包垃圾袋,伴著〈給愛麗絲〉、〈少女的祈禱〉,追逐著黃色垃圾車、白色回收車──這樣的光景,是每個在台灣生活過的人都一定學會的舞蹈,一場又一場,屬於日常生活中必經的街道芭蕾。在騎樓下、街道口,垃圾車閃著燈號,熟悉的旋律從遠而近,沿路經過定點,從早已集結等候的民眾手中收取一包包的垃圾,繼續它夜間的城市之旅。

    有一次去九份旅遊,走在平常人聲鼎沸的老街,在晚上人潮漸少之際,遠遠地,依然聽見音樂響起,依然是那首〈少女的祈禱〉。較平時小一號的車型,夾身在大紅燈籠之中,小心翼翼行過細長蜿蜒的石板道,垃圾車一面收著兩旁店家的垃圾,一路向上行駛,動作如此熟練,彷彿是最尋常的特技表演。甚至前一陣子,一個義大利電視台的益智問答節目就向參賽者提問:「當一台黃色的車,播著貝多芬的〈給愛麗絲〉經過,台北的居民會做什麼事?」參賽者一臉苦惱,在「帶狗出門散步」、「舉出國旗」、「停止飲用酒類」之間左思右想,或許壓根沒有想到,樂聖清澈如水的鋼琴曲,竟然可以和垃圾清理聯想在一塊吧。

    也許最能勾起台灣人潛意識中強烈本能反應的音樂,不是國歌,也不是流行樂,而很可能是這兩段源自古典、用電子音重新演奏的旋律──聽到的人,縱使不是驚覺起來、提著大包小包衝出家門,一幅街頭巷尾集體等待倒垃圾的盛況,也應該會在腦海隱隱浮現。

    這簡直像是集體的行為藝術,像是那些訓練得一絲不苟的舞者,在街頭快閃,每一個動作都極其精準的群舞,在尋常時分突然聚攏、完成任務,而又轉瞬散去。不同的是,這已經是一種市民必備的習慣,在這裡生活,自然就學會演出的一種奇觀。

    像這樣的行為,可不是自古如此,也不是任何國家都看得到的。很多時候,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住民往往並不是由特定原因所聚集在一塊生活。就連在都市分租的租屋客,不認識彼此的情況下,未必都能建立起照料公共空間的習慣,更何況是一座大都市,上百萬的市民?

 

作者為前台北市副市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