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姐近3個月以來只要一吃完飯就脹氣、上腹悶痛,原以為是胃潰瘍,在服用胃藥後也未見好轉,於是前往醫院腸胃科做檢查,結果發現是膽囊炎,超音波照出膽囊內滿滿「魚子醬」狀的膽結石,醫師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後,終於恢復健康。
膽囊炎疼痛部位接近胃部,常被患者誤當胃痛而延誤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常在吃完油膩食物時,會感到右上腹部疼痛。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一般及消化外科主治醫師吳柏宣指出,膽囊炎患者有 8 成是膽結石阻塞造成,門診上常看到有病人自述胃痛,吃胃藥仍沒有辦法緩解疼痛,照胃鏡看起來也好好的,因而易與其他疾病搞混,延誤就醫治療時機。
吳柏宣也提醒,端午節吃粽子其糯米為高油脂食物,原本就有腸胃道疾病及慢性病患者,不要餐餐都吃粽子,因為如果不多加控制口腹之慾,誘發膽囊炎風險恐會增加。
40 歲以上女性和孕婦是高風險族群
吳柏宣表示,除了原本有膽結石者,較容易阻塞膽管造成膽囊發炎。根據統計,女性膽囊炎發生率高於男性,其中又以 40 歲以上女性為高風險群;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因為荷爾蒙分泌激素的改變,也易出現膽囊發炎。
另外,台灣近年來飲食習慣西化,肥胖、糖尿病、高油脂飲食者更是膽囊炎好發族群,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病況會更加嚴重。
吳柏宣說,膽囊位於腹部右上方、肝臟下方,用來貯存肝臟分泌出來的膽汁,進食時,膽囊會收縮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協助消化和吸收脂肪。一旦膽結石阻塞膽囊管道,膽汁無法排出,將引起膽囊組織發炎和腫脹,導致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噁心,造成發燒、寒顫等;嚴重時還可能出現皮膚和眼睛變黃的黃疸症狀。
膽囊切除手術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
吳柏宣表示,膽囊炎診斷除了腹部理學檢查與抽血檢驗外,可利用超音波檢查、腹部電腦斷層掃描,進行綜合性評估。
膽囊炎治療上,如病情輕微,可口服抗生素、止痛藥、抗炎藥和膽石溶解藥等非手術方式治療,幫助緩解症狀和預防膽石形成。如果疼痛情況嚴重,或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沒有改善,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膽囊炎主要以膽囊切除手術處理,研究指出,92% 的病人在接受膽囊切除手術後,其膽道疼痛症狀完全消失,是最有效的處理方式,其中以腹腔鏡膽囊摘除手術是目前主流,死亡率較低,住院時間較短,對組織傷害較少,且術後恢復較快、照護相對容易等。此外,單孔微創手術與達文西手術也能減少傷口創傷。
術後宜採低油低脂飲食避免腹瀉
至於許多患者擔心術後沒有「膽」該怎麼辦?吳柏宣說,膽囊切除手術後即可恢復正常飲食,但建議術後飲食清淡、低油低脂,才能避免拉肚子。
由於膽囊結石沒有預防性藥物,吳柏宣建議日常生活應該飲食少油、高纖來預防膽汁過濃,並改善高血脂與體重過重;另多喝水、多運動也有助減少結石發生機率。如有症狀時,可以掛號一般外科、消化外科、肝膽胰外科、肝膽腸胃科,作妥善的診斷與治療。
文/賴以玲 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