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自律神經其實很簡單,從生活小細節就可以做到。
若是困擾著「早上起來,總是覺得渾身不對勁」、「明明身體很累,卻總是失眠」,不妨重新檢視一下生活習慣,因為這些微小的日常行為,都會影響到自律神經,導致身心失衡、無法發揮出百分之百的能力。
近幾年疫情席捲全球,日常生活顛覆而產生的「新冠憂鬱」像是隱形殺手,讓人無形中增加壓力,擾亂身心平衡。
自律神經專家小林弘幸新書《自我調整的習慣》中,提出108條維持身心平衡的方法,教你如何從生活中調節自律神經、整頓好身心,重新發揮100%能力!
以下為書中原文—
翻找包包的瞬間,就已經處於失調狀態
為了取出東西,開始翻找包包。光是這件事,就可能會擾亂自律神經的平衡,而大幅削減工作上的專注力。
手機響、想接電話,卻沒辦法立刻找到手機;找不到資料時,才開始著急是不是忘了帶;明明記得已經將線上會議用的耳機放入包包了,但卻始終找不到。
以上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使交感神經急速活躍起來,使血液流動出現問題,專注力下降,結果造成工作表現下降。
各位是否看過在月台處拚命翻找包包的人呢?無論是忘記帶還是搞丟,就算最後找到了,也會因為翻找時的焦急煩躁而導致自律神經紊亂。這種狀態下,之後的工作品質肯定也會跟著下降。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人體就是會呈現出這樣的機制。正因如此,保持穩定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而第一步就是–整理包包。
先區分出物品的重要性,將非必要的物品移出包包。活用包包的內袋,將物品分門別類地放好,讓自己清楚知道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請從這件非常單純的事情開始做起。
手機、平板電腦、充電器、連接線、必要文件、記事本、文具、藥品及錢包等等,包包內只要放進必要的物品就好,並保持在能夠隨時取出的狀態。想要調整狀態,整理包包就是最基本的第一步。
設定找尋物品的時限
將重要資訊或物品保持在可以隨時取用的狀態,是調整狀態的基本功。然而,實際上還是會碰到不知道東西放在哪裡、必須找出來的情況。這時,希望各位採取這個方法一設定找尋物品的時限。
找不到想要的東西會令自律神經混亂,不僅讓人失去冷靜,情緒也會急速高漲。在這種狀態下,無論找什麼都很難快速找出來。就算只是找東西,也應該先調適好身心,以最佳狀態來找,這樣才有效率。
可以先從決定明確的規則開始,例如:「就用這10分鐘找」或「如果這10分鐘找不到,再想一個替代方案」。決定好截止期限,就可以安撫自己的情緒,自律神經也會開始重整,讓自己更能集中精神尋找要找的物品。
要是連「找不到的替代方案」都決定好,就能避免之後因為擔心、害怕而陷入憂慮的情緒中。
其實,當想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時,往往會因為考慮太多未發生的事,例如:要是~的話,該怎麼辦、要是下次再發生 ……而無法集中精神來面對眼前的工作,這反而會導致工作品質下降。
因此,在進行工作前,不妨先決定好截止期限或妥協點,藉此來營造能集中精神的情境。這是相當重要的事前準備。
感到失落時,立刻「上下樓梯」
只要出了社會,總有一天會碰上惹主管或客戶生氣的場面。相信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刻選擇回到座位上,獨自一人傷心難過。雖然心中煩悶,但還是盡可能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繼續工作。
從醫學上來說,這些都不是好辦法。因被責罵而感到心情低落時,自律神經就已經混亂了,身體當然也會處在糟糕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繼續工作,不僅效率不彰,更可能連連出錯。
無論是「覺得煩躁」還是「提不起勁」都一樣,嘴上說:「轉換心情,繼續加油吧!」在精神上為自己打氣,但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效果。精神上的問題並不是用靠精神喊話就能解決的。
這時,調整身體狀態依舊是最好的方法。在「心、技、體」中,最該先調整的不是心,而是體。「被責罵而感到心情低落」、「發生討厭的事而無法集中精神」時,應該立刻離開座位,反覆上下樓梯約一、兩層。
活動身體—特別是在不會累的範圍內上下樓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因規律的動作而刺激副交感神經,恢復自律神經的平衡。
「犯錯後該怎麼補救」、「該怎麼向客戶道歉」、「如何透過下一個任務挽回頹勢」等想法,全都等到調整完身體狀態後,再來思考。在良好狀態下進行思考,才能想出周全的辦法。
上下樓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因規律的動作而刺激副交感神經,恢復自律神經的平衡。
每天拍張照片
關於調整身體狀態,我還有個建議,那就是每天拍張照片。
相信很多人都會疑惑地想著:「為什麼要拍照?這與調整狀態有什麼關係呢?」
請各位想想看,忙得不可開交時,是不是更難注意到周遭或自然中的景色呢?因為當意識被眼前的工作或必須解決的問題所吸引時,就沒有多餘的心力去關注其他事,因而漸漸失去從容的心態。
這時不妨抬起頭,好好望向周圍,並拍張照片。
光是這麼做,就能重置忙碌的日常,同時作為回顧心情的計量表。不需要拍出美麗的照片,隨手拍張路旁的小花、夕陽或咖啡店裡的馬克杯都行,總之,就是拍張可以稍微觸動到心靈的照片。
我原本是個完全不用社群媒體的人,但在疫情發生後,也開始使用 了。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想在生活中創造一個小小的重置鈕。
2020年以後,我們的日常生活被新冠肺炎徹底支配。不知不覺間,疫情下的生活侵蝕了我們的身心,使我們變成隨波逐流的存在。對調整狀態來說,「負面影響持續不斷」是最糟糕的情況。這時,就必須有意識地進行重置,盡可能將生活調回正常的軌道。
對我而言, 這個新事物就是我進行重置的方法之一。
書籍介紹 自我調整的習慣:重整自律神經,讓身心回歸平衡的108條行動準則 作者:小林弘幸 作者介紹 小林弘幸 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譯者:林農凱
出版社:楓葉社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10
日本體育協會認證運動醫學醫師。
1960年生於埼玉縣,1987年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部。
1992年修畢該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課程。
曾任職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王立兒童醫院外科、都柏林聖三一學院附屬醫學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兒童醫院外科,後進入順天堂大學擔任小兒外科講師及助理教授。
身為自律神經研究的權威,指導多位職業運動選手與藝文界人士調適身心,協助各界的專家提升自我表現。
著有《長壽味噌湯》(三采)、《自律神経を整える 人生で一番役に立つ「言い方」》(幻冬舍文庫)等多部書籍。
責任編輯:吳孟瑤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