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晚期肺癌不用怕!「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策略」助病友活得久且活得好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3.06.13 14:46

50 多歲王女士 (化名),2007 年因健康檢查,發現肺部疑似長有腫瘤,當時醫師勸說患者,應赴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斷,都被婦人拒絕。因為她認為身體無明顯不適感,應該無大礙。沒想到兩年後,開始時常出現呼吸急促、喘而就醫,這才發現腫瘤又更大了,而且還出現肋膜積水等問題。這次,醫師終於說服她進行組織切片,確診為肺癌第四期。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這名病患隨著病情惡化及藥物的發展,在 2013 年採用了第2代標靶藥物治療,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 2019 年產生抗藥性後重新切片進行基因檢測,確認患者帶有 T790M 突變,便在醫師的專業評估下改以服用第3代標靶藥物,至今病情仍穩定控制。

黃俊耀醫師說,從發病、治療到現在,已過了 16 年,王女士仍過著與常人無異的正常生活,且時常在門診外關心和鼓勵病友,完全看不出她是位肺癌晚期病友,他的故事真的是晚期肺癌患者運用接續治療策略病情控制相當良好的實際案例。他笑著說:「我有時也會用她的例子來激勵肺癌病人,只要積極治療就有希望」。

晚期肺癌病人應以「爭取最佳存活期」為治療首要目標

隨著藥物的進展,現今肺癌的治療選擇已越來越多元,即便是確診肺癌晚期的病患,都可藉由多樣的治療組合,大幅提升整體存活期。不過標靶藥物治療效果雖好,用到後來還是會出現抗藥性,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這時候會建議並安排病患重新切片或是抽血檢查,再次進行基因檢測,找出新的基因突變後,再接續換上後線的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而這也是所謂的「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策略。

黃俊耀醫師解釋,這種如同大隊接力一棒接一棒的方式,將有機會延後患者進入化療的時間,並達到良好治療成效。以 EGFR 基因突變的晚期肺癌病友為例,如第一線採用第 2 代標靶藥物,後續遇到抗藥仍有機會可以接續採用第 3 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此種接續型雙標靶的治療策略,可以減緩病患進入化療時間並達到良好治療成效。根據最新國際研究顯示,超過半數的肺癌病友平均存活期可達 63.5 個月!黃俊耀醫師提到,晚期肺癌病患的治療目標應以「幫助病友爭取最長存活期,並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為準則。若能掌握標靶藥物使用順序,存活期有機會超過 5 年,不但活得久也能活得好!

基因檢測為「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策略立基礎

晚期肺癌治療的突破,來自於發現肺癌與基因突變有關,依據不同的基因類型研發出對應的標靶藥物,使得治療走向精準化治療。因此在確診肺癌後,醫師會建議病患在治療前先做基因檢測以確定治療方向。然而在治療產生抗藥性後,更需要透過基因檢測,幫助病患找到最適合的下一線治療。過去晚期肺癌的 5 年存活率只有 10〜15%,而「接續型雙標靶」治療策略,有機會幫助 EGFR 突變的肺癌病患提升至 30〜40% 甚至更高。除了大幅增加晚期肺癌的存活率,也能讓癌友擁有優質的生活品質,進而提升治療意願。

黃俊耀醫師也提醒,癌友與家屬在考慮使用哪些藥物之前,不要迷信最新的藥物一定是最好的,建議應與醫師依照患者個人狀況評估,討論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舉例來說,標靶藥物常出現腹瀉、皮疹、甲溝炎等副作用,醫療團隊都會先跟病人妥善告知及衛教,同時也會診皮膚科、肝膽腸胃科醫師共同針對副作用協助處置,避免病人因為不清楚副作用,導致害怕而停藥,影響治療進行。

醫病共享決策時代來臨 病友與家屬一定要懂得提問!

當醫療團隊收治了晚期肺癌患者,在治療上已經不是醫師單方面決定治療方式與選擇藥物,而是醫師與病患、家屬共同討論,一同決定最適合患者的治療策略,這也是所謂的「醫病共享決策 (Share decision making)」的精神所在。而在醫病共享決策中,病友與家屬一定要懂得提問!黃俊耀醫師建議一定要問 3 個問題:一是,有沒有機會做基因檢測?二是,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三是,即便遇到副作用,該如何妥善預防與管理?此外,也建議讓醫師知道自身經濟能力狀況,在多方面評估後與醫師討論訂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規劃。

最後,黃俊耀醫師進一步說明,晚期肺癌的治療,需要主治醫師搭配跨科別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個管師,諮商心理師等,積極協助處置在治療期間,所有可能會產生的問題,除了延續生命,更要兼顧生活品質,獲得更好的照護。他呼籲,即便是確診肺癌晚期的病友也應保有信心,只要接受適當的檢測與治療,遇到抗藥性就修正治療策略,與信任的醫療團隊一同努力,相信就能有機會與疾病和平共處,讓肺癌持續朝慢病化的理想邁進!

文 / 黃慧玫、圖 /黃懷賢

延伸閱讀: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