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開講台灣人的故事》您在千年古墓旁睡過嗎?

優傳媒/ 2023.06.09 05:57

 

 

2014年曹門灣發掘現場全景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為搶救性保護郭家廟墓地文物安全,大陸國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曹門灣墓區被盗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該次發掘共清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車坑1座、馬坑2座、車馬坑1座,出土銅、陶、漆木、骨、皮革、玉石等各類材質文物千餘件,其中青銅器800餘件套、玉器86件、漆木器40餘件,及鼎、盘等4件銘文青銅器。根據銘文内容,结合之前曾伯陭墓發掘,判斷此墓地應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國“公墓”(國君墓)。 (摘自2015/02/26,中國文物訊息網: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2014年十大考古初評候選項目,方勤執筆)

 

作者/林明美

 

您曾經睡在千前古墓旁,伴隨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曾國」國君夫人墓、車馬坑,以及大大小小數十座的古人墓穴嗎?我可是整整待過兩晚哪!甚麼?半夜有沒啥事發生?您想多了,都過了2700年了,還能有啥事啊!

 

那是在疫情還沒襲捲全球,兩岸也還熱烈交往的2015年舊事。

 

春秋早期「曾國」國君墓地,在湖北棗陽郭家廟出土

話說,大陸2014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考古發掘,成果豐碩。不僅發現距今2700年的郭家廟墓地,為春秋早期「曾國」國君的墓地,也出土大型春秋早期樂舞遺存,如鐘、磬、瑟、鼓等樂器,以及彩漆木雕編鐘、編磬筍虡,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保存較好的實物遺存。

 

該次發現與之前發掘的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文峰塔曾國墓地、擂鼓墩「曾國」墓群,也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等發掘成果,共同構建了「曾國」考古學的年代序列,也為研究「曾國」歷史,與周代「封國制度」提供重要的資料。

 

郭家廟墓地遺址,在漢水支流滾河北岸,隨棗走廊入口處,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北崗為郭家廟墓區,南崗為曹門灣墓區,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分別於2002年及2014年進行發掘。

 

照片左二為湖北省博物館方勤館長,也是郭家廟「曾國」墓地考古發掘主持人。左三為作者,左四為陳列部主任王紀潮,左一及右一為台灣博物館界同行友人。

 

但這遠在天邊的事兒,和我們有啥關係呢?原來,負責考古發掘的「湖北省博物館」,是台北史博館的姊妹館。湖北省博館長方勤先生為著名的考古學者,同時也兼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擔任上項發掘計畫主持人。

 

考古隊經年累月在烈陽酷寒下與泥沙打滾,默默從事考古遺址發掘工作,居然能在大陸眾多考古發掘項目中,榮獲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殊榮,對考古學者而言,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因此,藉著郭家廟遺址第二階段發掘進行得如火如荼,加上正舉辦「穆穆曾侯」出土文物特展,方館長大發海內外英雄帖,邀台灣歷史類博物館與研究機構同好,分批前往現場研究交流。我們既是姊妹館,也從事考古發掘與展覽,因而有幸與其他兩位國內博物館同仁獲邀前往。

 

湖北省博方勤館長和陳列部王紀潮主任,邁開大步帶著我們前往郭家廟考古遺址。

 

抵達「曾國」墓地

到達武漢第二天,專程拜會湖北省博方勤館長,方館長是位隨和親切的漢子,百忙中仍然親自帶著我們前往遺址現場。

 

車行約兩個半小時後,停在寬廣的公路旁,方館長示意我們跟著下車後,一腳跨過路旁的水溝和低矮的籬笆,隨即邁開大步,快速向深深的草叢中飛奔。

 

考古學者久經戶外田野工作,體力長期鍛鍊,那有如草上飛的腳步,累得我們真是踉踉蹌蹌,氣喘吁吁。

 

原來,郭家廟遺址就在公路不遠處的農村旁,如果車行繞道,得多出一大段距離,那比得上草上飛的兩條腿快速呢!

 

方館長帶著我們參觀正在發掘的郭家廟及曹門洞兩處遺址現場,再回到考古隊後,我們在簡易的臨時板房和考古隊員一起用中餐,彼此就算正式照過面,可以在工地現場四處走動觀察了。

 

考古隊員正在墓穴繪製出土現象與各種文物位置圖。讀者看到旁邊豎立的長梯,或許可以感受到墓穴動輒數米,甚至深達8米的縱深。

 

現場做過詳細的文物清理、紀錄與拍照後,考古隊員帶著手套,小心翼翼準備進行取出文物的步驟。

 

夕陽即將下山,拍攝人員仍須盡責的將當日成果攝錄下來。

 

初抵遺址現場,一眼望去,遺址區內,散佈數十座,深達數米的狹長型墓地。民工們或是忙著蹲在墓地內協助挖掘,或是忙著吊起或運送發掘出來的大量土方。考古隊員們則忙著拍攝各文化層文物出土照片,或手繪出土現象等,現場忙得不可開交。

 

郭家廟「曾國」墓地,2014年第一階段發掘時,挖出「曾國」國君墓,出土許多珍貴的陪葬文物。此次第二階段發掘現場,就在考古隊臨時板房後方,不到三、四十公尺處,發現國君夫人墓。這是個有斜墓道的大墓,現場雖也發現有明顯的盜墓洞,但推測下方可能還有厚葬夫人的棺槨。

 

中央電視台記者聞訊,也前來跟拍,考古隊雖為了爭取時間,徹夜發掘,可惜我們離開前還沒成果,因而無法親眼目睹棺槨出土時的盛況。

 

不過後來倒是輾轉得知,該次考古揭露了三代曾國國君與夫人墓葬的奧秘,對「曾國」考古學文化序列的建立至關重要,有助於逐步解開「曾國之謎」。

 

考古隊員與民工,徹夜趕工發掘「國君夫人墓」。我們披著外套共襄盛舉,在墓旁守了大半夜。

 

睡在千年古墓旁

我們此行的首要任務是考古遺址發掘研究考察,自然不可能住在都市,享受飯店舒適的設備與冷氣。身為研究者,我們吃在考古隊,住在考古隊,生活起居也都在考古隊。

 

考古隊搭建的臨時板房,有文物暫時置放區、清理區、宿舍、廚房、浴室等。我們就住在其中,屋後約三、四十公尺處,就是發掘中的「國君夫人墓」。屋外是運送土方的手推車。

 

這是甚麼意思呢?請大家想像一下,偏僻的農村原本住戶就不多了,可供長期借用的民宅更難找。為了工作便利,考古隊選擇適當地點新蓋一座臨時板房,作為出土文物暫時儲存區,工作人員住宿、開會、做菜用餐等使用。

 

考古隊全部人員加起來近百人,除了就近來擔任民工的村民每日有家可歸之外,多數隊員都擠在考古隊板房或帳棚,解決民生各項問題。我們能住在考古隊,也是特別安排的,否則哪有空間容納我們幾位台灣嬌客呢!

 

郭家廟遺址旁農家,牆上漆著「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嚴格打擊盜挖古墓犯罪行為」。

 

考古隊的臨時板房,雖然簡陋,倒也乾淨整齊,只是宿舍就在墓地中間。

 

前有一長排的「車馬坑」和「殉馬坑」,右側是已開挖完成的「國君墓」,坑內積水滿滿。右後方是加緊趕工的「國君夫人墓」,左後方及前方小墓多數已發掘完成,留下一坑坑的遺跡,等待全部發掘完成後一起回填。

 

白天人多,來來往往倒也不覺得甚麼,入了夜,四周悄無人聲,夜又黑得緊,雞不啼、狗不叫的,腦中自然胡思亂想。

 

思想起外面那些2700年前集體殉葬的無辜馬匹,再算算位置,床下或許就是才填平的墓坑?一股比屋外寒意更嚴峻的涼意悄悄湧進,連忙搖搖頭,睡吧!

 

後來呢?

後來?當然安然無事的度過千年古墓旁的暗夜啊!月芽彎彎,星星滿空,很寧靜的夜晚。

 

喔!對了,到底文中提了多次,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的「曾國」,是啥國家?咱們還是科普一下吧。

 

「曾國」,是周代姬姓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受封建國在漢水隨地。因而史書上又稱為「隨國」。「曾國」與「隨國」為一國二名,大約存在於西周成康時期到戰國末期,共700多年。「曾國」的建立,屬於西周王朝經營南方大策略的一部分,而作為宗周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者,也是周代禮樂文明的正統代表。(本段摘自百度)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