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608 15:08:05)今年由於ChatGPT的興起,「生成式AI」相關議題持續延燒,文化內容產業亦受到很大衝擊。從文字、圖像甚至到影音,利用生成式AI技術輔助創作,已成為不少人利用的工具。然而人機共創的著作權歸屬問題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焦點,近期美國「黎明的查莉婭 (Zarya of the Dawn)」著作權登記申請案中給予了答案。目前對於生成式AI的著作權利判斷主流立場:不承認AI可作為著作權人。
Zarya of the Dawn申請案中,作者Kristina Kashtanova 利用Midjourney繪製含封面頁在內18頁的漫畫,並將自己列為作者,向美國著作權局申請註冊漫畫。然經美國著作權局判斷後認為該作者僅對於漫畫的文字敘述及視覺元素的選擇、編排及統整上,符合具備人類的創作可獲著作權外,其餘由AI生成圖像的部分,因判定其技術及生成的過程由機器運算而得且作者本身對生成的結果並無腦力激盪的介入,因此撤銷原核發的註冊證,將「AI生成部分」排除於著作權範圍之外。
美國著作權局於2023年3月16日發佈政策聲明(Copyright Registration Guidance: Works Containing Material Generat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針對審查包含人工智慧技術所生成的作品申請進行原則性說明,認為著作權僅對於「人類」的智慧創作成果予以保護。而對於「人類」參與最低創作性的認定標準係創作人是否對所產生的內容具有可控制性的程度。結合本案的判定結果來看,顯然作者無法證明其具有人工介入影響所生成圖像。美國著作權局認為本案圖像的生成過程,並非是根據人類所描述的語法、文句結構或者單詞去生成,而是將人類提供的詞彙生成標記,並對於這些標記自行訓練而生成,人類無法預測最終生成圖像的樣貌。然美國著作權局並未完全否定AI如若可為人所調整或介入的狀況下,由此所生成圖像可被判定為具有人類創造而具有著作權的可能性。
現階段的案例,雖將「非人類」生成圖像排除於著作權保護之外,但當AI生成式圖像訓練已至無法區分圖像係為人的創作還是由演算所生成的圖像時,是否為非人類的創作亦可能難以界定。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陳姿文研究員認為,未來對於「原創作品」的判斷,除具備原創性,可能需將作品是否屬於人類的創作納入考量,所影響的範圍涵蓋著作權的取得、原創文化內容相關獎項和補助等,而是否能夠證明作品為創作者的「人類」創作尤為重要。如在圖像創作過程中,有畫面整體構想草圖、預期創作人物樣貌細節描述等紀錄,並將這些紀錄存證於某個可被信賴的平台,有助於協助創作者提出原創性的相關舉證。另一方面,為防止被AI生成式工具所侵害的創作者,亦可透過完整的創作紀錄證明原創圖像及風格係為本人所有,在面臨爭議訴訟上更具贏面。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官網】 https://stli.iii.org.tw/
【新聞聯絡人】 資策會科法所 顏翩翩 Tel: (02) 6631-1084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