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亭(政論家)
中華民國2024年的總統大選,發展至今可說是高潮迭起,愈演愈烈,選民如同觀眾,參選人如同演員,有些戲碼事前完全沒有彩排,臨時演出,其場景之荒腔走板與戲劇性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地步,甚至產生了高度的娛樂性。筆者相信對岸許多的祖國同胞以及黨中央大員們,也絕不能放過觀賞咱們台灣每日一集的選舉好戲連台,而且誰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將是贏家。2024年台灣的總統大選,確實是一場世紀豪賭。
而幾年上演一次的台灣選局,縱然其中充滿爾虞我詐、刀光劍影,看似零和遊戲,但是經過不斷選舉淬鍊的台灣社會,卻逐漸地顯示出良好的韌性。輸家在事前往往以為絕對活不下去,事實上選後不久皆正常作息,而選舉中政黨候選人之間的廝殺抹黑,在選後,老百姓之間卻不再看見族群傷痕,這是台灣社會走向成熟的跡象。筆者認為在台灣進行的是中國5千年歷史以來極為珍貴的民主制度實驗,有高度價值,必須保持下去。
近年來在不同政黨、族群之間的選舉競爭過程中,有幾個現象值得注意:
第一,自民主化以來,台灣在兩岸與國際關係的驚濤駭浪中,近40年來台灣社會的性質明顯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三黨所代表的政黨民調,幾個月來基本維持4、3、2的比例結構,另有1成游離票。其中,柯文哲獲得的20%民調,其中多數是年輕選民,且一直顯現出穩定的狀態,將左右選局。這可以說明一個重要的跡象,就是台灣社會下一階段的發展將由年輕一代帶動,將逐步脫離長期以來由上一兩代人經歷歷史衝突而產生的族群與統獨糾葛。
第二,如果畫出一個以政黨屬性為X軸、選民傾向比例為Y軸的統計圖,可以看出台灣的選民結構,基本上呈現出綠稍微大於的鐘字型圖像,中間與淡綠淡藍選民占多數,兩端綠深藍雖比重不輕,整體仍屬正常社會。這個現象對藍營來說,會有逐漸遞減的趨勢危機,但是天然獨漸為緩和,純粹只靠獨立、本土、反中情緒掌握不了社會走向,越來越多的中性、理性選民將主導台灣的政治與經濟議題。
第三,在此次總統大選的激烈攻防中,最明顯的是道德與法律議題成為主軸,凡是違反道德與觸及法律底線的言行,都被各競爭政黨候選人嚴厲地譴責,絲毫沒有攪和的空間。這顯示出明年1月13日選出的總統,將面臨越來越嚴苛的道德與法律的施政要求,這是台灣社會走向進步的趨向。
第四,兩岸關係重要,在美中衝突的大環境下,台灣的選擇不多,但是兩岸和平已經成為各競爭政黨之間的基本共識,說明經由公平公開的選舉過程,篩選出台灣社會中共同要求兩岸避戰的公約數。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二次大戰中帶領英國人走過最艱難的過程,是為民族英雄,沒想到戰後1945年保守黨在大選中失敗,邱吉爾落選了,他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邱吉爾並沒有選擇革命,也沒有發表怨懟談話,他成為反對黨領袖,1951年,邱吉爾再次當選首相。邱吉爾長時間的奮鬥,屢仆屢起,雖常受民主制度所困,卻從未放棄民主,他的理念與執政深刻地影響了英國與近代世界歷史。邱吉爾的榜樣值得我們的政黨與政治領袖們深思。
而我們的許多政治、經濟領袖們,在太平洋邊陲一隅的台灣島上帶領百姓生存發展,是否會仍有一個偉大的心思,毋忘近代中國與台灣經歷的種種困頓,從而北望中原,勇敢地重新參與未來中國的復興運動?筆者認為這是台灣在近代中國歷史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意義。(示意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