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我國外匯存底持續走揚。根據央行最新外匯存底統計,截至5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金額為5,628.68億美元,不僅單月增加17.52億美元,更連續7個月攀上歷史新高,穩居全球第4位。
5月外匯存底變動主要因素,一是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加持,二為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美元5月升值2.62%,但非美貨幣齊步走貶,包括日圓重貶4.28%、歐元貶值2.91%、人民幣貶值2.73%、澳幣貶值2.02%、英鎊貶值0.86%、加拿大幣貶值0.26%,新台幣也小貶0.03%。
央行表示,雖然5月多數國家匯率貶值,但有孳息貢獻外匯存底收益。回顧歷年紀錄,2月、5月、8月、11月都是外匯存底孳息較多的月份,因此與匯率變動導致的減少相抵,致使整體外匯存底仍然上揚。
根據金管會統計,外資5月匯入73.62億美元,而央行統計是本金加計盈餘,扣掉20多億美元盈餘匯出,外資5月淨流入約50億美元。央行認為,5月匯市大致平穩,全月狹幅整理、供需平衡,所以未大幅度進場調節。
此外,觀察5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連同新台幣存款餘額共5,872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04%,單月大增483億美元、上升8個百分點。央行說明,在半導體族群表現帶動下,外資買超台股,持有股票市值上漲加上外資匯入,推動整體占比回升。
不過央行指出,5月外資淨流入,新台幣卻呈現貶值,主要受到國際收支部分影響。5月旅遊支出需求湧現,國人出國外匯結購金額增加,且我國出口動能趨弱,雖然能維持淨出超,但出超金額較去(2022)年同期下滑,反映外匯收入面衰退。
從央行資料來看,台灣外匯存底餘額在主要國家及地區穩居第4名。冠軍是中國大陸至4月底3兆2,048億美元,亞軍為日本至4月底1兆1,370億美元,第3名為瑞士至4月底8,197億美元,第5則是印度至5月26日的5,209億美元。其餘包括香港至4月底4,093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至4月底4,045億美元,韓國至5月底3,968億美元。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