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文隆 詹士慶/台灣高雄-中國廈門聯線報導
從傳承,延革到創新,台灣柴燒陶藝,近年的進步已跳脫中國陶瓷仿古制式技術及日本思維的窠臼,用土及燒陶技術已自成一格,自然而成的台灣特有文創產業發展也成未來藝術文化資產的重要一環。
台灣柴燒煌璽陶藝家何文勝的作品在2023年6月中受邀參加中國廈門海峽兩岸龍山青創園區的展覽,雖然兩岸目前的文化藝術交流仍處於停滯狀態,參展是否成行,尚是未知,但已在在顯示台灣柴燒陶藝已然在大陸受到一定程度的認同。
煌璽陶藝家何文勝說,台灣柴燒以土,火,人為主體,以天然無釉的燒法最美,台灣許多柴燒陶藝家的作品都可站上國際舞台,細寫陶藝史,但台灣多數陶藝家都處於實物創作,確未能將陶藝創作思維文字歷史化,作品雖美,確無人能將其有系統的推上世界舞台,這是台灣陶藝文創產業最大漏失。
台灣柴燒無釉最美,這不是空談,陶土的柱狀結晶,瓷土的片狀組織,決定了陶瓷作品的本質,陶藝家的構思創作惟心適用,決定了陶瓷成品的使用性及藝術美,柴燒窯體的設計,窯燒火侯的控制是成就作品的美學要素,溫度,火燄的走向,陶瓷的燒結,都是柴燒是否完美的因素。
何文勝說台灣柴燒雖有上釉及無釉的作法,但他最為推崇無釉的燒法,最美最自然,他認為陶藝師以經驗法則,適時適地的窯溫火燄控制,讓窯溫都達到1200度以上的方式讓調配的陶瓷自然高溫燒結,每件作品產生特有流釉現像,陶瓷土內礦石,金屬離子產生的金銀彩及特別的色采,燒窯木料材質的落灰及色變,窯汗的特殊斑紋,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無可複制,這種特有的陶藝美學,漸成台灣新文創的特色,未來也會是台灣另一種文化的主流。
以上圖照由台灣煌璽坊何文勝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