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抗癌」網紅被抓包詐病! 「孟喬森症候群」如何分辨真偽?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2023.06.02 14:00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網紅「麵包包」3年前自曝罹患胰臟癌4期,並在網路上宣稱靠著健身與病魔對抗,激勵不少癌友。然而,她最近被網友發現盜圖、文章內容不合理,因此於6月1日坦承「我謊稱自己罹癌」。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陳長聖說明,「孟喬森症候群」常肇因於患者童年受創,因此以詐病的方式求取關注,一般人難以發現,需要專業醫療人員長期觀察才能分辨。由於「心病還須心藥醫」,須以深度心理治療才有可能矯正人格。

有網友在Dcard發出整理文,指出麵包包曾PO過的X光、落髮、流鼻血等照片全都是從網路上偷來的,透過裁切照片、套濾鏡等方式修圖。網友附上原始來源佐證,表示麵包包描述的抗癌過程幾乎不符合醫學性,質疑其經歷應是造假。

對此,麵包包在6月1日發文,認了關於抗癌的事情都是說謊:「我做了最不應該做的事,我謊稱自己罹癌,欺騙了所有的人長達3年,對不起曾經對我付出一點點好的任何人。」

謊稱自己重病 何為「孟喬森症候群」?

此病得名於德國男爵孟喬森(Baron von Munchausen),此人虛構了許多自己的冒險故事,如在月球上漫步,拽著自己的頭髮讓自己升天等。英國醫學雜期刊《刺胳針》( Lancet )1951年發文,以「孟喬森症候群」的名義為這種症狀命名[i]。症狀包括反覆製造病徵、誇大自己的不舒服、修改檢查結果、自行製造傷口、謊稱自己正在接受治療等,藉以求取家人、同儕、醫界等眾人關注。

如何分辨謊言? 孟喬森症候群又該如何治療?

一般人對於生病的人都會感到同情,但若是面對謊稱有病的人,民眾該如何分辨呢?陳長聖說明,無論是有意識地想要欺騙,或是無意識的求得關注,患者基本上是不會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一般民眾難以分辨,即使是專業醫療人員也需要長時間與患者互動,觀察患者陳述內容與實際身體的症狀是否有差距,才能辨別真偽。

診斷過程中,一般會先確認孟喬森症候群患者求醫的意圖、想要獲取什麼利益?而此處所謂的利益,並非指詐領醫療保險,而是背後「心理層面的利益」,例如藉由生病的角色來獲得關注,此需求背後反映了患者龐大的心理需求,才導致用詐病、說謊方式來滿足內在心理需求。

由於孟喬森症候群為相當罕見的心理疾病,目前無法根治。陳長聖表示,從傳統精神醫學領域認為,對於詐病、偽病的孟喬森症候群患者,需要請心理分析師進行深度心理治療,才有可能改變人格結構。

更嚴重的「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恐家暴致死

至於「家長謊稱小孩有病」則稱為「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國外就曾出現母親殺死子女的案例。1977年英國小兒科醫師Meadow首次報告了2例由母親偽造小孩疾病之個案,因其與成人之孟喬森症候群(Munchausen Syndrome)有雷同之處,故以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 (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稱之[ii]

陳長聖強調,比起孟喬森症候群,臨床上較常遇到的是「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家長帶孩子赴小兒科就診,描述自己的孩子罹患嚴重疾病,要求住院進行各種檢查,甚至有家長為了讓孩子取得生病角色,進行家暴、下毒、劃傷身體等等不當行為,旁人一旦發現,有責任要進行家暴通報,才能避免兒虐悲劇。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杜絕家暴事件,請儘速撥打110或113保護專線!

 

[i]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51)92313-6/fulltext

[ii] https://www.sop.org.tw/sop_journal/Upload_files/16_2/14.pdf

【延伸閱讀】

每4分鐘1人罹癌! 健保撥5.17億元「陽追計畫」6月啟動

陸網紅「狂灌2公斤60%烈酒」暴斃 研究:恐導致心肌梗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80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