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暐迪/綜合報導
疫情過後營建成本飆一波,有民眾在PTT討論,「有人說建築成本不含土地成本一坪15萬,也有人講20萬」,這樣一來似乎很多地方賣一坪30~40萬元很正常。原PO提到,最近看到預售屋契約書尾端的建築價格以及土地價格,一個填寫約為3億元,另一則為3億多,建築樓地板面積為2800坪,好奇這是否是真實的?
話題引來網友熱議,有人點出盲點「只有賣不出去的,會一直喊自己成本多少」,也有民眾分析「樓高超過20樓那種全鋼骨結構,地質又沙地要挖很深,還要一堆高樓防火噴塗、滅火系統,單價15萬以上很正常」,更有網友認為,最近鋼價已經在跌了,建築成本很難當漲價理由,「建築成本就土地佔最大頭啊...」、「要看土地成本」。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4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為109.60,再度創新高,其中特別的是2022年8月營造工程物價指數有下跌過,但卻沒有明顯看出新建案價格有所下修,專家試算實際蓋房隱形成本其實還有這個!
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指出,缺工缺料下,營建成本不含銷售費用、利潤及管理費用「早比20萬還高了」。主要還是要看「基地規模」,以台北為例,建地面積150坪(含)以下,建造成本(不含地價)約30萬;基地面積1000坪左右,建造成本約20~25萬;南部區域則會較北部相對來說便宜2~3萬/坪。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表示,目前整體房市在量價脫鉤,加上該數據也佐證建商成本居高不下,難以大幅度的明確降價,但今年利空冷氣團瀰漫為不爭事實,還是建議有意購屋民眾把握當前趁盤整之勢進場機會,親自與案場或成屋屋主討論,若是地段、物件有些許瑕疵,都會有價格討論空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