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英語融入式教學」在幼兒園怎麼教?專家:掌握4大原則,讓孩子自然講英文

Heho健康網/未來Family 2023.05.25 09:00

幼兒園的融入式英語教學概念是不分科的統整性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教材,也不是教音節、字母、發音與文法,而是在幼教原有的課程,如:學習區、主題課程、大肌肉運動、轉銜活動或例行活動時加入英文,讓孩子自然地接觸英文,進而對這個語言產生學習興趣,以及體驗多元文化。

「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One fell down and bumped his head,  

Mama called the doctor and the doctor said,  

“No mor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教室裡,傳來老師帶著孩子們大唱著《Five Little Monkeys》的歌聲,仔細一看,有五個孩子正模仿著猴子在墊子上跳跳跳,每唱完一段,就會有一個孩子從墊子上跳下來,依序遞減,其他孩子則在一旁邊唱邊等待自己的順序,每個孩子都玩得很開心。 

這是英語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教學現場,在大肌肉運動的課程中,老師手上沒有英文教材,也沒有所謂的ABC描字本,而是利用有趣的英文歌謠,搭配扮演猴子的動作,讓孩子自然地唱英文、說英文,並訓練身體平衡。 

「融入」的概念是不分科教學,目的在引發幼兒學習樂趣 

融入式英語教學中的「融入(integrated)」指的是「在課程中納入英語」,但很多人會誤解為「沉浸式(immersed)」,沉浸式是指直接浸泡在英語的環境中學習。因此融入式英語教學並不會對孩子下「No Chinese」或「English only」的指令。 

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盧雯月在105學年度,承接臺北市教育局的英語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驗,並與多位合格幼教老師共同實施。盧雯月表示,幼兒園的融入式英語教學與目前非常熱門的「CLIL 雙語教學」截然不同,CLIL 雙語教學多在國小進行,方式是把英語融入學科,比方說,英文老師進到音樂課、體育課,與科任老師進行跨學科的協同教學。 

而幼兒園的融入概念則是不分科的統整性教學,沒有固定的教學教材,也不是教音節、字母、發音與文法,而是在幼教原有的課程,如:學習區、主題課程、大肌肉運動、轉銜活動或例行活動時加入英文,讓孩子自然地接觸英文,進而對這個語言產生學習興趣,以及體驗多元文化。 

提供孩子「自然」的英文,幼兒園課程怎麼做? 

英語融入幼兒園課程主要秉持四個原則,包括:快樂學習、讓孩子對使用另一個語言產生興趣、提昇孩子的語感、讓孩子對另一個文化產生興趣。那會如何進行呢? 

一、說簡單的英文,每天在一樣的時機點說 

盧雯月指出,基本上幼兒一整天的作息,都可以融入,比方說,老師早上跟孩子打招呼時,可以說:「Good morning」;下午就變成「Good afternoon」,並引導孩子也跟老師打招呼,久了孩子自然就會記得,早安要說Good morning,午睡起來要說Good afternoon。 

二、加入動作,讓孩子理解 

幼兒園的例行性活動,如:刷牙、洗臉、洗手、放書包、上廁所、點心時間...等也能融入英語。比如說,吃飯前要洗手時,對著孩子說「Wash your hands, everybody wash your hands. 」,接著一邊洗手給孩子看,甚至可以自創一首洗手兒歌。 

如要進行繪本共讀,也可以邊講邊帶動作,再加上繪本圖片的的輔助,以經典繪本《HUG》為例,故事大意是小猩猩 Bobo不小心跟媽媽走散,他每看到一隻動物都會張開雙臂說:「Hug」,最後終於找到媽媽,所有的動物抱在一起。整本書從頭到尾只有「Hug」這個字,而孩子看完後,不僅會知道「Hug」是抱抱的意思,也能學習到情緒感受。 

三、運用具備押韻的歌謠 

前面有提到,學語言很重要的是培養語感,好比說臺灣有首兒歌「妹妹背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娃娃哭了叫媽媽...」可以發現每一個音最後都有一個「ㄚ」,這就是所謂的「韻腳」。這在英文的手指謠、打油詩及兒歌中也會出現,不妨選擇一些耳熟能詳的中文兒歌,唱英文版的孩子聽,如: London Bridge(倫敦鐵橋垮下來)、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小星星)等。盧雯月說,其實孩子本身都有語感,也很聰明,就算不教也會有所連結,他們會察覺歌詞裡有重複的韻腳、讀音等,而這些都是靠孩子自己歸納分析,是帶得走的能力。 

或者,在課堂與課堂間的轉銜時間,像是唱 Ten little Indians 幫孩子整隊、點名:「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邊唱邊拍著孩子的頭,誰先準備好就點到誰,之中的India可以取代成孩子的名字,或是水果名稱、動物名稱等等,有點變化也會讓孩子覺得很有趣。 

四、用聊天的方式,與孩子對話 

盧雯月不建議講完英文後,再翻譯成中文給孩子聽,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知道,他只要等下一句中文就好,而不會「聽英文」。比較好的做法是類似像聊天的方式,譬如孩子在美勞學習角玩串珠時,老師與孩子的互動不會拿著藍色珠珠問「 What is this?」這種考試的方式問話,而是當孩子在尋找珠珠時,老師會說:「 Look!what do you want?」孩子表達想要紅色珠珠時,接著就一邊指著紅色珠珠一邊跟孩子說:「Here is the red one.」 

又譬如,在點心時間用英文問問看孩子想吃什麼?舉例來說,點心有蘋果跟香蕉兩種,就可以一手各拿一個問孩子:「Do you want apples or bananas?」,如果孩子聽不懂也沒關係,可以把蘋果拿到孩子面前,用中文說:「這個蘋果很好吃,你不吃嗎?」 

有些人會擔心孩子是否聽不懂,盧雯月表示:「語言學習來自於猜測跟犯錯,就算是講中文,孩子都有可能聽不懂,但要相信孩子是聰明的,當你有具體的東西呈現在他面前,週遭環境有其脈絡跟線索,他就可以用猜的,透過一句一句的堆疊當中,搭配動作,就能發現前言跟後語之間的關係。」  

學語言的目的在溝通,而不是講一口標準的英文 

英語融入式教學中,中英文夾雜是常有的事,有些人會質疑這樣有辦法學好英文嗎?盧雯月認為,幼兒園的英語融入式教學,並非以英文學習為目標,但想要在課堂上自然地融入英文,的確也很考驗幼教師的英文能力,一般來說,師資培育上並不會要求老師全美語,因為幼兒園的本質還是在幼教課程,而不是學英語。 

基本上,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對話都是中英夾雜,甚至國台語並存,像是:「我要去吃碗粿(台語)」,或「等一下我line你喔~」這是正常語言的學習過程。盧雯月指出,語言的目的在於溝通,其用途、功能性才是首要重點,而不是講了一口標準、詞藻華麗才是「講英文」。 

給幼教老師的話:中文怎麼學,英文就怎麼學 

對於幼兒該怎麼接觸英語,不只家長很焦慮,連幼教老師都很徬徨。盧雯月提及自己在做師資培育時,的確注意到蠻多老師會不小心用「我是在教英文」的腦袋思考,但英語融入課程的前提是原有的幼教課程專業性不變,應該用中文的腦袋,去做英語融入。 

她也提醒老師們,因為目前幼兒園的英語融入式教學仍只是實驗階段,非全面實施,若自己無法好好享受英文,覺得講英文很彆扭,就不要勉強自己教,連自己都找不到講英文快樂的泉源,如何讓孩子覺得接觸英文很快樂、很有趣?「如果能做到讓孩子看不出你在教英文,而是無形中融入英文,那就是最高境界。」 

若幼教老師們覺得很有興趣,想更了解英語融入式教學,盧雯月指出,現在的線上資源很豐富,如:臺北市英語融入幼兒園教學資源中心,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文/未來Family 圖/孫沛群

※本文由未來Family授權,原文出自沒有教材、不教發音...「英語融入式教學」在幼兒園怎麼教?專家:掌握4大原則,讓孩子自然講英文

延伸閱讀:

「閱讀」將影響孩童學習表現!兒少認為閱讀可幫助自我探索、與世界接軌

家,就是最好的英語教室》專家六原則+四技巧,發音不好也能陪孩子學英語!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