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盼不再以西方國家論述為主 大流行公約應納入公平與包容原則

匯流新聞網/謝 東明 2023.05.22 05:50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李盛雯/台北報導

紐約新學院國際事務教授暨聯合國發展署人類發展報告前主任Sakiko Fukuda-Parr,昨(21)天於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在日內瓦主辦的「大流行後的治理框架與國際合作:促進包容與公平參與以因應未來健康挑戰」全球論壇中指出,公平、包容、平等原則,在全球衛生治理的歷史中扮演的角色,並呼籲WHO會員國,積極起草談判中的《大流行公約》,應要納入各項社會與政治的決定因素,例如疫情中的全球疫苗與衛生工具不平等。

Parr教授強調,全球衛生治理框架需要典範轉移,而非以西方國家論述為主。論壇主持人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主任吳宜瑾,分享基金會於研究大流行公約技術性機制的觀點,包含改善衛生工具全球分配的「WHO全球大流行供應鏈與物流網絡」、促進病毒樣本與數據共享和利用的「WHO病原體取得與利益共享系統」,以及締約方間彼此交流評估衛生能力的同儕審查機制等。

吳宜瑾表示,如果台灣被屏除於這些機制之外,除了在下一次的危機中,民眾將暴露在風險之中,也會對全球衛生供應鏈和病毒資訊分享機制,形成空白與漏洞。

同場演講的Geneva Health Files創辦人Ms. Priti Patnaik,也介紹了WHO會員國正在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要如何確保公平與包容性的全球衛生治理,以及針對當前的重點議題,如智慧財產權、募資、病原體共享等,提出的解決方向。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WHO在5月初宣布了結束COVID-19的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意味著人類與病毒的戰爭正在完結,然而新的全球衛生改革,要如何保證不再重蹈覆轍、要如何建立治理機制,則是極待解決的問題。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表示,各項疫情與挑戰都顯示了「病毒不分國界、而健康必須團結」的重要性,期待全球衛生領域的人道關懷色彩,將能夠超越其地緣政治的一面,持續發展台灣與國際重要智庫的交往,才能深化台灣參與全球衛生治理,並表達訴求與倡議。

照片來源: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亞洲唯一囊括雙料獎項 桃園入選全球50大智慧科技城市

擁5億不動產男高中生墜樓身亡 夏姓男配偶30萬元交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