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G7高峰會:微權力的時代/魯云湘

台灣好報/claire 2023.05.20 16:24
新聞圖片

魯云湘(自由撰寫人)

『追求權力是股原始慾望,所以人類生來就矛盾且會競爭。如果沒有權力的約束及指示,人類的本性無限發揮,人類只會爭鬥不休,直至沒有剩下任何可以鬥爭的東西為止。』《利維坦》湯瑪斯.霍布斯。

七大工業國組織於日本廣島進行為期三日的高峰會議(5月19日至21日),這也是G7自1975年成立以來舉辦的第49屆。其定期召開會議的目的,是討論和協調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經濟和政治問題。本屆的會議主要討論的,區分為:G7的國際龍頭地位將不復存在、俄烏戰爭中持續支持烏克蘭、如何對應中國的擴張,以及全球核子武器數量的削減(也是本屆舉辦在廣島的用意)等數個與經濟發展及區域安全的探討議題。

但中國卻早G7一步於5月18日與中亞五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於西安召開為期兩日的「中國-中亞峰會」,除了確立中亞交通經濟走廊的建設計畫,以及籌備成立中國–中亞實業家委員會,藉以強化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並以此會議為契機,預劃與俄羅斯召開中俄商務論壇以提升雙方的經貿項目。

「陸權V.S海權的全球兩極體系」
G7俱樂部的成員國,除了工商經濟發達、民主體制先進這兩點特性外,其共通點皆為仰賴海上貿易以維持國內經濟,其中的美、英、日三國更是名副其實的海權國家。而中國、俄羅斯及中亞五國,則是規畫以亞洲內陸的經濟交通網來支撐彼此。所以中國在這時間點召開中國–中亞峰會,頗有陸權企圖與海權分庭抗禮的意味。

哈爾福德.麥金德雖在《歷史的地理樞紐》中提出概念:『控制東歐即掌控心臟地帶;控制心臟地帶即掌控世界島;控制世界島即掌控世界。』但那是在20世紀初,以英國的角度及立場去觀看整個世界,可現如今的國際政治環境已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

如同2006年時由東南亞諸國提出的泛亞鐵路構想,現今的中國正以這個構想搭配『一帶一路』外交經濟戰略,透過與中亞、南亞及中東等地區的交通走廊藉以整合世界島內部,加上科技水平的進步,逐漸打破整個亞洲內陸因地形因素而帶來交通不便的限制。故以中國的角度而言,世界島的心臟地帶並非東歐,而是中國本身!

此時的G7俱樂部卻仍舊著墨如何制裁中俄兩國,不禁讓世人更加確信,坐落在邊陲地帶的自由民主國家,不僅將「世界島-邊陲地帶」之間的界線劃分地更加清晰,亦讓全世界看見陸權再次崛起,海權逐漸式微的鮮明未來。所以日後全球勢必得再次面臨到兩極體系的局面。

「微權力:極權的衰退」
權力在實際運作中,一般以四種方式來向世人展現:武力、守則、遊說及回報。在早期資訊不透明、經濟不流通、技術不公開的條件下,上述的權力運作結構尚且得以維持。但現在則不同,得不到權力的團體或個人,在全球化的驅使下,經由雲端網路平台,讓一般民眾得以從中學習如何去分辨事情真偽。

如此的情況,造成原先掌控權力的團體或個人,其影響力逐漸變弱。這是因為權力變的垂手可得,但使用的範圍不僅變小,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1970代以來,全球的政治局勢、經濟發展及區域安全,是由已開發的自由民主國家來決定一切。而2023年的今天,時隔近50年的國際局勢變化,讓原先積極躍升為已開發,且將國內轉換為民主政治的國家,早已認清無論多麼努力配合美、英、法、德、日等國際龍頭的政策指導,也只是滿足其國家利益,並非自己國家的發展。

所以,從今爾後的全球局勢,早已與一戰、二戰及冷戰的情況已截然不同,只因這三場大戰皆是兩股陣營相互爭鋒天下、達到唯我獨尊、利益皆為我有的競爭。而未來,鑒於大國的權力影響已不如以往,世界不再是爭取由誰當家作主。如同本次G7高峰會以及中國–中亞峰會的召開,便是告知全球:日後的合作對象,將不再侷限於某特定陣營。哪一邊才能有利於自身的國家發展,無論是歐美海權?抑或是中俄陸權?甚至是兩邊通吃?都取決於自己國家的選擇。

但我們仍須謹記,權力固然衰退,不代表國力沒落。

(圖片翻攝網路)

G7高峰會:微權力的時代/魯云湘〉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