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開講台灣人的故事》 日出大戲

優傳媒/ 2023.05.18 15:29

愛德華王子島上清晨河海口的日出大戲,千變萬化的霞光,美得令人屏息。

 

作者/林明美

 

搬到淡水河海口居家,有一段時日了,熬過陰雨連綿的寒冬,盼到春臨,百花齊放,萬物欣欣向榮,最驚豔的是每日越來越美的「日出日落」山海大戲。看著遠處山頂,一現身就不容逼視,金光閃閃的朝陽,不禁憶起多年前在愛德華王子島上,那齣精彩的日出大戲。

 

那是個自島上任何一處,開車一小時內,都可以到達海邊,位在加拿大東岸的美麗離島。在那裏,除了陰雲密布的天氣外,每日清晨及黃昏,絢爛的太陽,總是肆無忌憚的發出萬丈霞光,上演著日日不同的連台好戲。

 

島上日出像什麼呢?我們看過廣闊農田滾滾濃雲下霞光滿天的日出,也看過海邊忽然滾出來的小白球,眨眼間幻化成金光閃閃的黃色大球,君臨大地似的,普照萬物。

 

初見小白球

初次見到那顆小白球,真是出乎意料的驚喜。

 

話說,一日清晨,氣象預測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因此天還沒亮,就匆匆離開暖被窩,開車趕赴離家約5分鐘車程的海灣,預備觀賞日出大戲。

 

剛到河口,已然望見海上傳來霞光萬道,映得河口一片朱紅流動。那情景真是美極了,一時忘情,緊踩煞車,呆望與平時湛藍河水完全不同,有如現代大型科技舞台般夢幻效果的彩色河面。

 

忽而警覺,尚未到海邊,可別錯過日出大戲!急急踩踏油門,果然,東方海面原本和煦流動的朱紅和灰紫,已逐漸轉為透亮多彩的橙紅,逐步吞去原本銀灰的天空。我們跳上公園座椅,居高遠眺,黑影般的海鳥不時橫飛過霞彩,映得霞光更紅更艷。

 

我們慶幸著,好在太陽還未露面呢!開始倒數計時吧,離日出時刻只剩2分鐘了,雙眼緊盯,手中的相機也正對著舞台,等候主角登場。

 

忽而,在橙黃逐漸轉正黃的雲彩中,一顆小小的,完全沒有火氣的,像高爾夫球似的小白球,一溜煙從地平面跳上來,「那是什麼?不會是太陽吧!」,還懷疑著,小白球卻難以置信的快速升起,只一會兒,忽然幻化成數十倍大的金黃大球,瞬間霞光萬道,光芒萬丈,不容正視。

 

 

金黃太陽逐漸上升,海面上斜映出一道金色光芒,隨著越昇越高,海面光芒也越長越寬,間或夾雜橙紅鑲邊,映照著海面從灰黑逐漸轉成亮麗的銀藍。

 

記得以前曾在阿里山頂觀賞高山日出,也在花蓮看過海上日出,似乎總是先看到天際鑲著紅黃光亮的雲彩逐步增加後,才有機會看到一爬上來就紅通通的朝陽。這顆從海上偷爬上來,像高爾夫球似的小白球,還真是我們的初體驗呢!

 

這是第一次見到小白球的情景。之後第二次、第三次觀賞日出時,雖說心中已有準備,但每逢小白球在霞光中忽地跳出時,不僅相機掌握不住那瞬間,心中也總來不及回應。那一刻,才清楚意識到時光真是流動的,快得連眨眼都來不及,此刻就已成追憶了。

 

或者,我們只是被那炫目的雲彩迷惑,對於早就躲藏在雲彩後,努力投射光芒的正主子卻視而不見吧!

 

清晨水鳥覓食

日既已出,不可復觀,遂跳下椅子,漫步去也。

 

剛走過住宅區,抵達遼闊的河海口,忽聽得一連聲拍翅聒噪聲響,抬眼望去,卻發現令人不可置信的奇景。河海口處,一大群成千上萬的水鳥排成直線,像螞蟻、蝗蟲大軍似的,從海口直向內陸飛去,一隻接一隻的,奮力向前飛躍。

 

驚訝的看了一陣子,剛緩過氣來,卻也覺得奇怪,水鳥數量雖然眾多,卻怎能綿綿不斷,永無止境的在河面上一直飛行呢?仔細觀看,原來!這群水鳥似乎只能在水面上低空飛行,每次飛行時間似也不長。領頭鳥領先一陣後,落到水中暫停休息時,後面的水鳥卻一刻不停,直接掠過領頭鳥繼續前飛。再過一陣,第二隻領頭鳥又停在水面休息時,第三隻領頭鳥立刻接替前飛。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就像後浪追著前浪,一波一波向前掠去,整座隊伍雖仍是綿綿延延,但卻明顯地是朝著河中沙洲方向飛去。

 

這群水鳥飛得很急、很拼命,低飛之外,有時還有如武功高手般在河面點水前進,奮力鼓動翅膀,雙足輕點,濺起星星水花,場面真是壯觀極了。

 

清晨從海口飛向河口沙洲覓食,低飛的鳥群。

 

這群水鳥隊伍快抵達河面第一座沙洲時,一群白色海鷗忽地從沙洲飛起,在水鳥隊伍四周盤旋呼叫,急促的「啊!啊!啊!」的驅趕敵人。我們從遠處望去,似乎水鳥、海鷗雙方在空中、沙洲抓對兒爭鬥廝殺。

 

忽的,似乎不敵海鷗的強勢,整群水鳥在領頭鳥的帶領下,棄兵卸甲,猛的集體轉身排隊飛離,改向另一座沙洲飛去。

 

想來,這麼精彩的河面飛行大戲,應該是群鳥覓食,爭奪早餐的真實情景!誰能在日出後潮水退去時,最先找到被浪潮推送到沙洲上殘留的魚、貝殘軀,或遇到出來覓食的魚兒,誰就能飽餐一頓,有力量迎接明日日出!

 

此刻,整座河面上,各類水鳥到處飛舞,辛勤尋覓他們的早餐,有的是「早起的鳥兒有魚吃」,有的是「早起的魚兒被鳥吃」。此時生命最大目標,都是一樣的,但求裹腹!

 

沙洲上鳥兒爭食過的殺戮戰場。

 

殺戮戰場

想通了,我那興奮的觀鳥心情,忽然暗淡下來。想起待會走回住處,只要打開冰箱,花點小力氣做飯,就有豐富的早餐,接下來,還有變著花樣兒的午餐、晚餐,只怕吃多胖了,不健康了,從來不擔心餓肚子。

 

可鳥兒不一樣了,它們是無隔夜糧的,在這場日出後激烈的晨間覓食戰爭中,如果落了空,就得花更長更久的時間再尋尋覓覓,即使有機會飽餐一頓,明日,肚子還是會餓,爭鬥仍得繼續!

 

忽然醒悟!之前,河邊賞鳥時,看著鳥兒天上飛、沙洲群集、水面悠遊,總覺得景色美極了,但卻從來沒有從鳥兒的角度思考過。原來,看似悠閒自在的鳥兒,每分每秒、每時每刻,都在為生存奮鬥,看似悠遊的平靜,其實是生死存亡的戰場。而不幸被浪頭沖上沙洲的魚貝,也只能毫無抵抗力的靜靜躺臥沙灘,等待烈日曝曬,野鳥啄食。

 

後來呢?

原本起個大早,只是想觀賞美麗日出,沒想到,大自然卻加演一場水鳥爭食的大戲。想起冰雪寒冬即將到來,島上加拿大野雁已經一批批飛離,這些水鳥兒是否也會離開此處另覓溫暖水域過冬?還是像樹上烏鴉一樣,留下來與人類共度冰封的寒天?這麼美麗的沙灘奇景,這麼殘酷的生態掠食,禁不住一陣悵然!

 

觀察家附近的淡水河海口,倒沒見過這麼大群水鳥成群在水面飛舞覓食的奇景,也鮮少見到鳥兒爭食退潮後,不小心留在潮間帶的魚貝。眾鳥兒似乎都蠻客氣的,只見白鷺鷥三五成群,或空中飛舞,或沙岸覓食,少見集體鬥毆。這裡的鳥兒,似乎另有一套覓食本領呢!

 

林明美,台灣桃園人,台大人類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碩士暨傑出校友,文化大學都市計劃博士,一生熱愛文學寫作,長期視博物館發展、文化資產、考古遺址保存為己任。

她是新北市十三行博物館創館館長,一手打造該館和八里左岸的相依共存關聯,並曾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歷史博物館展覽組組長等職,現任靈鷲山生命和平大學籌備處主任。

林明美為桃園蘆竹區望族後代,家族多從事教育及治理鄉里事務,日治時期更有叔祖赴日求學或留學滿洲、創業等。偶然機緣下接觸學界相關研究出版,揭露家族自清代歷日治至現代以來,與當代社會的淵源,燃起她血液中一直存在的探索DNA。

本系列文章以她的家族為經,聯結歷代社經文化脈絡,兼具史實與趣味性,極具可讀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