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5歲的母親,由於忙碌的生活和工作,連續兩年便祕卻未及時就醫。最近,她因為腹痛和持續便祕而決定看醫生,檢查結果震驚了她:她的大腸中有數百顆瘜肉,其中兩顆已經變成了大腸癌。
這個案例是由大腸直腸外科的陳威佑醫師在他的臉書粉專《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說文解痔)》中分享的。陳醫師強調,這位女性患者兩年來持續便祕,但由於忙於照顧家庭和工作,一直未能及時就醫。大腸鏡檢查顯示她的大腸中有數百顆瘜肉,其中兩顆已經發展成了大腸癌。患者疑惑,平常沒有亂吃,只是最近比較常腹痛、便秘,怎麼突然多了這麼多瘜肉,還大腸癌上身了呢?
▲(圖/《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說文解痔)》授權提供)
陳威佑醫師特別提醒20至30歲的年輕人,如果家族中有人曾患有大腸瘜肉症,那麼他們有一半的機會患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根據《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期刊的論文,這種遺傳疾病主要源於第5條染色體基因的變異,患有這種基因變異的人有一半的機會在15歲左右開始在大腸和上消化道長出瘜肉,到了40歲時,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增加到95%。
瘜肉在早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通常只有在20至30歲時,出現腹痛、便秘、腹瀉、血便等症狀時,才會被診斷出來。因此,這也被稱為「恐怖遺傳」。對於發現有大量瘜肉的情況,陳醫師解釋,醫生通常不會一一切除瘜肉,而是根據瘜肉的大小、形狀、數量以及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來評估治療方案。在某些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大腸切除手術。
▲ 醫生會根據患者瘜肉的位置、病況等相關資訊進行判斷治療方式。(圖/Shutterstock)
當患者體內出現大量瘜肉,醫生往往不會選擇逐一移除,而是依據瘜肉的位置、病況及患者的腸道功能狀態,進行手術,直接切除結腸或直腸。這些手術包括:
-
直腸肛門吻合手術:此手術涉及切除結腸、部分或全部的直腸,然後將直腸的末端與肛門接合。這種手術可以讓患者保持正常的排便功能,從而保持生活品質。
-
骨盆腔迴腸造袋─肛門吻合手術:在這個手術中,醫生會切除結腸和直腸,並在迴腸(小腸的最底部)設置一個迴腸造口袋。
一般來說,「造口袋」這個詞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驚恐。但實際上,這是醫生為了方便患者日常生活而規劃的手術。迴腸造口袋的主要功能是儲存液體和糞便,其中包括J型袋、S型袋和K型袋。考慮到患者的身體狀況,通常會首選體積較小的J型袋以降低負擔。如果J型袋無法達到肛門頂部,則會選擇體積較大的S型袋。日後,患者可以使用肛門肌肉來控制袋子內的糞便,並通過肛門排便。
如果體內有大量瘜肉或腫瘤,需要切除肛門括約肌,則會在腸道上方創造造口,放入K型袋。這種袋子可以透過一個特殊的閥門連接到腹壁的開口,方便患者日後透過導管排出排泄物,而不會影響日常活動。
這種複雜的手術技術和醫療設備的使用,讓患者在面對疾病的同時,也能維持生活品質。
▲(圖/《大腸直腸外科 陳威佑醫師 (說文解痔)》授權提供)
大腸癌預防2撇步:
陳醫師強調,早期發現和治療大腸瘜肉是防止癌症發生的最好方法。他建議人們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飲食均衡,適量運動,並且避免過度壓力。我們必須對我們的身體狀況保持警覺,仔細留意排便習慣,如果出現任何不尋常的症狀,如長期的便秘或腹痛,應儘快尋求醫療幫助。這可能是一種早期警告,指出體內可能存在問題,如大腸瘜肉或更嚴重的問題,如大腸癌。
此外,陳醫師還特別提醒年輕人,如果家中有人曾經被診斷為大腸瘜肉,他們可能有更高的風險罹患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這種病症由第五條染色體基因受損導致,會使患者有更高的風險發展為大腸癌。因此,這些人應該更加注意他們的大腸健康,並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
推薦閱讀
5個連你媽媽看到都會支持你去刺青的「超美微刺青」,第5個連男生看到都忍不住心動了!
更多eNews報導
新店司機停紅線送貨!一下車「機車直接撞」血流滿地 送醫死亡
李燕驚喜再婚!起底老公「新店陳大少」超狂背景 2人相識18年皆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