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俄烏戰爭衝擊國際供應鏈,造成國際原物料價大漲,不但導致國內缺蛋,同時還導致缺藥,甚至連幾款常用的健保給付藥,如軟便劑、抗生素等都缺藥快半年。 缺藥問題在輿論關注下,2月27日,衛福部緊急召開缺藥因應記者會,次長王必勝除宣示將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外,並列出要優先處理,沒有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三同」可以替代,或是獨門生產的15個缺藥品項,其中包括「軟便劑」氧化鎂錠劑、安莫西林抗生素等;衛福部當時還承諾,因為春節後已大量增產,預計3月份就可以緩解缺藥問題。 但據《聯合報》引述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指出,政府避重就輕,仍以公務員心態處理缺藥困境;基層藥師沈采穎也說,「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成員閉門造車,無法解決問題」,一個月下來,才知該中心打假球,只做做樣子,無濟於事。 沈采穎表示,「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三大目標為解決、緩解、預防缺藥,但現在看起來,仍停在原地打轉,基層藥局就是叫不到貨;荒謬的是,明明氧化鎂(軟便劑)缺藥已久,卻不在平台名單上,而官方說法竟是「必須重新申請才算數」。 更奇怪的是,在媒體報導軟便劑缺藥後,健保署15日立即宣布,「氧化鎂自6月1日起提高健保支付價,廠商全數同意供貨。」 健保署解釋,氧化鎂於去年底至今年初因缺工問題導致缺藥,另有廠商表示,因製造成本提高,建議提高健保支付價;該案經健保署4月份藥品共同擬訂會議討論通過,同意氧化鎂由每粒0.16元調高為0.32元,並自112年6月1日生效,預估一年健保支出約增加4100萬元。 軟便劑在輿論關注下,缺藥問題可望在6月1日起緩解,但其他14種關鍵藥物的缺藥情況何時可以緩解,沒有時間表;而據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台北予志藥局執業藥師王明媛向《天下雜誌》表示,供貨量跟不上需求的藥品至少200個。
衛福部以部分缺藥品項有其他藥物可取代,不列入缺藥品項,但像高血壓藥等藥物,患者都有習慣用藥,如果強迫換藥,患者是否接受,則是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