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為什麼同事總是愛唱反調?專家揭「衝突」背後原因:控制慾太重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5.15 09:00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發生衝突,而衝突本身是由差異引起的,但往因為錯誤的「溝通方式」一步步升級成矛盾和對抗,最後形成僵局。職業發展教練、VUCA人力資源諮詢創始人湘萍於《真正強大的人,都不怕得罪人》一書中,探索不同人際關係的衝突模式,幫助讀者把衝突變成改善人際關係的推手。以下為原書摘文:



我始終聚焦於「衝突」二字,儘量讓自己站在上帝視角,以看清衝突全貌和關鍵環節。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其中「人」的因素。衝突中有你、我、他——關鍵的當事人!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過:「人類所有的痛苦,皆來自人際關係。」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職業發展教練會談中,很多客戶的苦惱最終都源自於這3個問題:

  • 我是誰
  • 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 我要和別人維持什麼樣的關係

而「我是誰」和「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又受第三個問題影響。因此,第三個問題是更底層的問題,它支撐了人們的外在行為。我們從上帝視角重新回到「我和別人的關係」這種平視角度,問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和別人起衝突?到底是哪些原因讓我們和別人產生衝突?

延伸閱讀:
做事愛生氣、常遷怒別人會變窮?專家揭「真相」:有錢人從不吵架



控制欲發作

人的控制欲沒那麼複雜,其背後的想法也許只是:他和我想的不一樣,我最好把他改造成我想像中的樣子。這樣一來,我就不需要溝通、協商或讓步,直接就能達成終極目標。

如果孩子聽話,親子矛盾就會少一些,反之,你會氣到成天罵人;如果團隊成員意見一致,你的臉色就會好看一些,反之,你會不滿到大聲訓斥;如果伴侶事事依著你,就能少吵一些架,反之,你會委屈到天天開戰。

在以上衝突中,你並不是真的生氣、不滿或委屈,只是想要一個和自己步調一致的人、一段沒有爭執的關係、一切盡在掌握的生活。畢竟,要求別人比要求自己更省事,改變別人也比改變自己更符合人性。

這種控制欲一旦內化成行為模式,就會處處挑起矛盾。如果改造別人不成功,你就會認為自己已經仁至義盡,只剩衝突一條路可走。控制欲讓我們只想透過說服和控制對方來維持關係。

但是,人與人的相處並非只有「控制」和「被控制」。難道不能形成更良性的關係嗎?

延伸閱讀:
常焦慮、生氣⋯你有多久沒與自己對話?專家教「4步驟」察覺自我



溝通偏離軌道
  • 「你這個人怎麼這樣?」
  • 「你對你媽這什麼態度?」
  • 「你要這麼說,我也沒辦法。」
  • 「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

你是不是很熟悉這些質問?當我們這麼說話的時候,溝通就已經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大多數時候,衝突都始於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甚至搞不懂為什麼最終會演變成爭吵甚至肢體衝突。

我們本來想的是「對於這件事情,我不認同你的做法」,說出口卻變成「我對你這個人極度不滿」;我們本來想的是「請你下次不要這樣做」,說出口卻變成「你到底有沒有在乎我」;我們本來想的是「你這樣做完全沒考慮我的感受」,說出口卻變成「你故意不想讓我有好日子過」。

衝突本身是由差異引起的,但往往因為錯誤的溝通方式一步步升級成矛盾和對抗,最後形成僵局。最初,大家只是對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觀點,後來卻上升到「尊重」、「平等」甚至「人性」的高度,開始偏離最初的討論方向。我們從在乎事情本身,變成在乎對方的態度、語氣,甚至呼吸的力度。

脫軌的溝通列車到底會駛向哪裡?即便它能夠靠站,停靠的也未必是我們想要的那一站。



想被別人喜歡
  • 「是不是無論我做什麼,你們都覺得我不夠好?」
  • 「你為什麼對我百般挑剔?」
  • 「老闆就是看我不順眼!」

我們在聽到負面回饋時通常會有這樣的反應:不管對方說了什麼,我們首先會認為對方不認同自己。父母嘮叨幾句,我們便怪他們對自己太苛刻;愛人抱怨一下,我們便認為他不愛自己;孩子發句牢騷,我們便暗罵「白養了」;主管或同事提點改進意見,我們便覺得自己被針對。總之,一切矛盾都源於他們不喜歡我們。

之所以有這種念頭,是因為我們太渴望被別人喜歡或認同了。我們把別人的喜歡和認同當成自我肯定的前提。但是,建立在他人之上的自我肯定,極其脆弱。稍有負面回饋,我們就會自我否定。這使我們難以接受別人的負面回饋,因為我們已經陷入一種封閉狀態,無法打開接收信號的雷達。

對待負面回饋的方式是衝突往良性發展的關鍵。從負面回饋中接收有效資訊的阻礙之一就是「想被別人喜歡」的念頭。給予負面回饋就表示對方不喜歡你嗎?就算對方不喜歡你,那又怎樣?



捍衛自己的領地和內心秩序

動物天性促使我們捍衛自己的領地和利益,人性讓我們產生維護內心秩序的欲望。領地被侵犯時,我們會奮起反擊;利益受損害時,我們會盡力維護;內心秩序發生混亂時,我們會無法忍受。「我是誰」「我的界線在哪裡」「我要維護什麼」,這些問題構成我們內心世界秩序的基礎。

陌生人見面,話都沒說幾句,能產生多大的矛盾呢?但偏偏陌生人之間就是會發生爭執,甚至大打出手。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更應該「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但為什麼同事之間會寸步不讓呢?

夫妻同床共枕多年,自然應該有話好好說,但夫妻之間翻起臉來往往是最傷人的。父母本該是最愛孩子的人,但偏偏很多人的心理創傷都來自原生家庭。

有證據表明,當我們的領地和內心秩序受到侵犯時,必須透過激烈的對抗來趕走外敵,重新獲得安寧。有一些衝突就源自於此:我們的大腦接收到被侵犯的信號。對恢復舊秩序的嚮往,是我們在衝突中爆發的動力之一。

但是,衝突之後恢復的寧靜還是原來的寧靜嗎?被破壞的內心秩序和被闖入的領地真的能恢復原樣嗎?控制欲會讓我們變得短視、狹隘,看不到人際關係帶來的能量和意外收穫;脫軌的溝通會讓我們偏離衝突的本質,聚焦於如何防衛、反擊而不是解決問題;「想被別人喜歡」的念頭會讓我們失去對自己的掌控權,將自我評價綁定在他人的看法上,接收不到有效資訊;捍衛領地和內心秩序的傾向則讓我們築起銅牆鐵壁,忽視那些可能很美好的變化。

聚焦於人時,我更能理解自己,也更能理解關係本身。沒有人會毫無由來地製造衝突,也沒有人會在衝突中無故爆發。你和他人起衝突的時候,不妨捫心自問: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找到那個將我們推入衝突的原因後,就會更有信心直面衝突。

很多情況下,我一度將衝突誤認為出路,把它當成萬能鑰匙。其實,不同的門,要用不同鑰匙去開;不同的方向,也會有不同的路。只要我們把目光聚焦於自身,衝突就不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唯一途徑。

(本文摘自/真正強大的人,都不怕得罪人:9大工具,化解6大關係難題,從良性衝突中獲益/三采文化)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