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欣伶/花蓮 報導】「生命是閱讀不出來,生命只能通過體驗」「畫作存放了多年,再見面時,總算也變得陌生。」青年藝術家莊克柔,應「財團法人花東文教基金會」邀請,5月起在「小張文青咖啡館」以「2023舊作展」展出,是繼2015年返鄉在松園別館首度開展以來,二度返鄉辦展。展出作品皆完成於2015至2017年間,包含「沒有單純的風景」、「陽台景觀」兩系列。
莊克柔,1989出生於花蓮,2015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2011高師大畢業那年即入選高雄獎,爾後創作新人獎優選、入選桃源獎、國際藝術奧林匹亞賽會等,2016年更榮獲台南新藝獎首獎。系列作品於2014~2016年於台中國美館與台南美術館典藏。
莊克柔,成長環境鄰近軍事基地,營區開放、活動演習、戰機演練等滲透生活,直到離開花蓮求學,才發現這些習以為常的景象,在城市中是多麼不尋常的存在,它是保家衛國的巨型武器,卻也是不斷提醒的戰爭威脅;環境直接影響了克柔創作的思路,此次重拾五年前完成的廿張壓克力顏料畫作,精選作品,皆完成於2015至2017年間,包含「沒有單純的風景」、「陽台景觀」兩系列。
「啊,因為我在花蓮長大的嘛,那就是之前都一直覺得那空軍基地啊,或者是有時候那種軍機演練就像我們日常的成分,比如說現在突然有軍機飛過,然後大家就會也很有默契,就是講話會停下來,等離開繼續講……」輕聲細語,鄰家女孩純淨pure的克柔與我的對話。
沒有單純的風景 「留白,可能是我自己比較擅長,也是自己比較喜歡,那就如你所說的,因為飛機裡面好像也有很多的那種曖昧空間,就是不同的光影之下,好像又是不同的那種色調感覺;其實我平常在拍照,什麼之類?我也喜歡捕捉一些就是某些東西的局部,就是他好像是什麼,但又好像不是什麼。例如廢棄的招牌或是什麼之類,但是他只要移動到原本不是他的地方,你不太確定那個是什麼東西,我蠻喜歡那種不確定的感覺。」為這些風景罩上一層迷離、陰鬱的面紗是她一貫的風格;留白記憶下的畫作,讓觀者可以自己寫故事,灰階淡彩也發揮在室內設計專業布展,讓畫作與老傢俱相得益彰。
陽台景觀 「相遇,養成了一聽到戰機就立刻拿出手機拍攝的反射動作,無論是走在路上、在室內、在開車中;戰機每日定時地穿越我熟悉又平凡的景色,視覺與聽覺,對我來説都是最有張力的場景之一;再比起觀察一架清晰的F16,更想捕捉到一架遙遠又快速的軍機如何貫穿、拼貼在各個日常的風景裡,尤其是加蓋的鐵皮屋,甚至是校園、車站這些具有家屋投射形象的地方——能夠成為避難所的地方;在被攻擊之下才能想起這個如同護盾的外殼的存在。」
曾就讀國風國中美術班的克柔,當年的導師湯香櫻採訪時說,克柔在學時期從很多創作上可以看得到,她會很想去表現作品裡面一些個人的特色,印象比較特別的是用色;在色彩掌握上很特別,她不愛用鮮艷色彩;擅長呈現年輕人的孤獨或特異的想法。湯香櫻老師除了培養寫實能力,也鼓勵孩子對社會關懷探索內心世界,克柔的畫作就有這樣的特質。
「花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瑜芬說明,「藝術就是真誠,真誠的面對生活。」基金會與「張新發教育基金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皆長期服務與培育在地藝術文化人才,結合觀光生活並致力提升在地藝術家之能見度,透過跨領域不斷的學習與交流,創新並增進社會活動力。我們期盼讓藝術進駐在彼此的生活圈,並有更多機會與朋友分享藝術收藏的心得與文化使命,理解收藏不僅是美感教育的重要一環,更是最直接體驗美感教育的方法。
執行長張瑜芬表示,「美感經驗使人靜觀,靜觀啟發思想,思想帶來文明。」衷心希望花蓮除了有適宜推展觀光事業的自然美景之外,亦可嘗試與文化藝術深刻交織共存,這正是我們真心想傳遞給摯愛親友作為永續經營的禮物。今年與花蓮皇家音樂中心負責人張東逸,在「小張文青咖啡館」每月邀請一位藝術家開展,繼四月的諾石阿寶「陽光.散步」個展廣受迴響,五月的莊克柔「2023舊作展」,開幕當天,作品受到多位藏家喜愛,收藏相當踴躍。即日起展出至五月廿九日止,下午一至六時,每週二、三公休,在小張文青咖啡館(花蓮市大同街十三號對面)。
〈Reset.心隨境轉 青年藝術家莊克柔2023舊作展〉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