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智慧」技術有可能毀滅人類!這種憂心到底真的是人道關懷?還是商業炒作?希望在AI技術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台灣能夠增加一些特殊的人文特色,不失為發展成為區域化、專業化、分散式經濟的策略手段,應該是智能哲學與科學觀的實踐。(圖/取自網路)
作者/徐作聖
作者寫在前面
ChatGPT 快速的興起又一波震憾,台灣各界在亢奮、跟風之餘無不磨拳擦掌大幹一場,希望能從疫情引起的低迷經濟中重新振作起來,但似乎忘記了<開源才是AI的未來>,在媒體大力炒作下,ChatGPT 像國王的新衣頓時成為怠情及弱智社會的[全民運動]!
臺灣社會集體怠惰與弱智是政府的責任!在強烈意識形態的政治操作下,在政客、部分非專業官員及毫無技術背景媒體鼓吹之下,國王新衣頓成美麗願景。這個熟悉的場景可見於各種不同的[國家隊]計劃、氫能及其他再生能源領域、量子計算、精準及智能醫療等,全民在閱讀本地媒體誇大不實的報導之後,再加上缺乏產業經驗的教授鼓吹及政府所屬財團法人的配合下,天真以為護國神山[們]又將再次降臨臺灣。
臺灣產業發展的現況及未來,是一個科技加管理的問題,除了政府良心的參與及民間企業積極投入引導,更需要誠實專業的媒體真正剖析,公平呈現社會大眾。我們不能宣稱自已是絕對的專業,但希望拋磚引玉,及早回歸現實並擺脫怠惰及弱智的罵名。
在媒體前輩周天瑞先生的鼓勵下,我們《優傳媒》開設《怠惰弱智的科技社會》專欄,借助媒體及網路的力量,為臺灣社會貢獻一份心力。茲值為記。
=============================================
自2023年以來,生成式AI技術GPT4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震盪,OpenAI宣稱下一代GPT5有機會成為超越人腦的運算工具(人工智慧/超智慧/通用人工智慧,AI/ASI/AGI),這不但意謂著具有爭議性「奇點轉折」時刻即將到來,也是網路轉型成為Web3.0分散式經濟的時代的降臨,因其背後的文化底蘊及科學觀影響智慧技術發展進程,受到全球產官學各界的重視。
但如果仔細研究創建AI的科學家、哲學家、企業家,我們不會過於驚訝的發現:包括AI創始人圖靈(Alan Turing) 在內,這些菁英幾乎大部分緣自於猶太族群(Jewish Connect),這似乎暗示:猶太族群有著特殊文化底蘊及科學觀、宗教歸屬及生活方式(含商業經營)、教育方式等特殊條件,讓這個僅佔全球人口 0.2%的族群獨霸全球AI的技術及市場;而猶太族群的特有科技哲學與人文觀,似乎是成就近代AI技術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
再看看AI及網絡技術的本身,這些純粹由數學運算及概率優化為基礎的智慧工具,透過運算形成「自我組織、自我連結」的網路結構,形成與人類智慧等量齊觀的有機體,其過程實在令人難以想像!曾經有知名的數學家表示,數學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中性工具,當人類所有先進知識提昇到一個超級位階而數學成為唯一的解析方法時,或當所有知識/物件都被數學化/中性化了。整個系統就變得缺乏人文主義 (Inhumane) 的內涵,形成一個沒有生命、不能演化的冰冷物件。
「純數學」的AI技術能夠付予物體靈魂與生命,這到底是宗教信仰?哲學思想?商業炒作?奇點轉折?還是物理事實?AI技術如何以數學運算來操控系統的演化?人工智慧AI/AGI所產生的奇點現象,到底是人類進化的起點還是終點?而在應用AI技術的時刻,最後的人文接觸(Human Touch)是不是轉化成為「有機演化」最後的「生命加持、活化」的元素呢?
有機體精子/卵子結合成為胚胎,進而形成有生命的有機體,但人類思想及知識的注入是透過教育、學習、長期與環境互動來獲取智慧,AI技術的演化是不是也遵循相同的途徑呢?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Roger Penrose在《Cycles of time》一書中曾表示: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並非人類文明的啟始點,而是前一次文明的結束,暗示宇宙系統隨著時間而「演化」的動態過程,而不同奇點的更迭更是穿插其中。而奇點理論創始人Raymond Kurzweil及耗損系統理論始祖Ilya Progogine (1977諾貝爾化學獎),也都支持宇宙持續演化、進化的論點,這種有靈魂、有思想、有生命的有機演化過程似乎也印證了「萬物皆有靈」的宗教哲學。
當Google 前副總裁Geoffrey Hinton 在辭職時表示後悔發展AI技術,而Elon Musk、Sam Altman、Bill Gates等AI菁英也建議暫緩GPT/AI的大型實驗,宣稱「超智慧」技術有可能毀滅人類!這種憂心到底真的是人道關懷?還是商業炒作?讓我們拭目以待!
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一個人文薈萃的基礎,而猶太族群開創AI技術的歷史似乎跟其「文化底蘊與科學觀」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結。但對台灣AI技術發展而言,上游技術能力薄弱、中游市場幅員狹窄、下游政府懶政不作為,幾乎完全不可能發展成為美國矽穀/猶太菁英所創建的規模。
《數位發展部》的「麵線部長」唐鳳,從網路小玩家一躍提升成掌管全國數位大政的部長,能夠明瞭智能技術的其中奧妙嗎?政府習於小打、小鬧、小確幸心態的運作,但這足以撐起智慧世界中「文化底蘊及科學觀」的一片天嗎?
百度總裁李彥宏憂心大陸在智能領域將永遠追不上美國,台灣在參考矽谷及猶太菁英的表現之後,是不是也該重新調整智能產業的發展策略,畢竟從2016年科技部獨尊AI以來到現在只剩「清談」及「口號」的窘境,似乎證明台灣缺少文化底蘊及科學觀來獨力完成智慧產業的建設。結盟地區主力發展些周邊的應用或代工仍舊可能是台商應該繼續的方向,雖不能快速壯大但參與其間產業,就有機會隨著全球智慧菁英共同演化,不失為現階段比較務實的工作。
21世紀是一個AI當道的年代,台灣不能缺席,但如果在經營AI産業時能多一分策略性的思考,將文化底蘊及科學觀融入産業治理及社會發展的架構中,才是永續經營的典範。
猶太族群的文化底蘊與科學觀或許可以學習但難以複製,希望在AI技術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台灣能夠增加一些特殊的人文特色,這不失為發展成為區域化、專業化、分散式經濟的策略手段,也應該是智能哲學與科學觀的實踐。
作者簡介
徐作聖,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應用化學所、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eMBA。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2010年獲選為「國科會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獎」,至今迄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法評選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