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家嘯 報導
P2P(個人對個人)借貸平台im.B爆發詐騙25億元案件,受害人已達數千人!金管會今(3)天證實,近期持續接獲民眾陳情,指稱im.B疑似「高利息假債權」,收受民眾款項投資相關產品,已經以違反「銀行法」不當吸金疑慮移送檢調,後續將配合檢調提供資料。業者若有違法,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併科2,500萬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
據瞭解,P2P借貸平台屬民間借貸行為,因此im.B的母公司台灣金隆科技公司,並非金管會核發營業執照及監理的金融機構,金融評議中心對於相關議案不會受理,儘管如此,若有受害民眾檢舉,仍可依銀行法處置。
金管會表示,從掌握的資訊顯示,im.B號稱年息可收12%,近期卻爆出負責人捲款落跑,金額可能高達25億元,目前自救會群組已超過2,000人。依照「銀行法」規定,若其因犯罪獲取的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達新台幣1億元以上者,可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併科2,500萬元以上、5億元以下罰金。
事實上,針對銀行與P2P的合作,銀行公會訂有自律規範。根據統計,截至今(2023)年3月底止,共計有3家銀行與4家P2P業者有合作關係,包括遠東銀行與台灣聯合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金流、永豐銀行與喬美國際網路公司攜手進行資金保管、王道銀行與關網資訊公司、逗派金融科技公司聯手廣告服務。
金管會指出,現階段已知與im.B往來銀行共有4家,分別是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玉山銀行及永豐銀行等,不過im.B在這幾家銀行裡的餘額已經不多,可能只有幾萬元,也就是說,投資人的款項恐怕多數已被轉走。
金管會提醒,並非所有P2P都有問題,但民眾透過網路借貸平台從事借貸行為應注意風險,像是貸與人與借用人互不相識,對於倒帳風險難以合理預期評估,且網路借貸平台如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內部控制不佳,可能發生捲款潛逃、詐欺,或資訊系統被駭客入侵,導致交易資料遭竄改、交易款項被盜或個人資料外洩等侵害權益事項。另外,貸與人出借後,款項非可隨時收回,縱使有債權讓與機制,但不保證讓與成功,貸與人將面臨流動性風險。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