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來自義大利、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的國際慢食代表,受邀參加臺東縣政府辦理的臺東慢食國際論壇、臺東慢食節與飲食文化交流工作坊等,除了交流世界各地慢食推動經驗,也安排走訪海端鄉崁頂部落、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地,與臺東在地慢食廚人共學共創。另在國際貴賓返國前夕,臺東縣長饒慶鈴特別舉辦歡送宴席感謝貴賓,希望未來臺東慢食持續走向國際,讓臺東成為與國際慢食運動對話、鏈結南島文化的新基地。
臺東縣政府表示,這次邀請的7位國際慢食代表,皆為各國致力耕耘慢食多年的倡議者,包含來自義大利國際慢食總部的2位代表-國際事務部開發中國家負責人Andrea Amato、亞洲部門專員Daniel Cruse;來自菲律賓、擔任國際慢食組織東南亞地區顧問的Ramon Uy Jr.,同時也是菲律賓Negros Island慢食組織共同創辦人;來自馬來西亞、身為Nazlina Spice Station創辦人暨執行長的Nazlina Binti Hussin;還有印度賈坎德邦Oraon慢食組織的創辦人Aruna Tirkey;以及來自菲律賓、同為菲律賓 Pasil慢食組織創辦人的Rowena Gonnay與Lamen Gonnay夫婦。
國際慢食代表們在5天精心安排的活動與行程中,不僅分別前往海端鄉崁頂部落認識布農族保存傳統小米的歷程、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體驗傳統地悶食(icibi),也在部落野外廚房裡地烹煮來自菲律賓與印度的原住民料理、以及馬來西亞最經典傳統的叻沙 (Laksa),與在地慢食社群夥伴們一起交流精進。臺東的風土、文化與人情不時觸動貴賓內心,如來自印度的Aruna Tirkey,在崁頂部落看到蓋亞那工作坊復育成功的傳統作物「龍爪稷」,感到十分驚喜,因為這也正是她家鄉的傳統作物;而國際慢食總部代表Denial表示,臺灣是他加入慢食之後第一個參訪的海外國家,所見所聞都將會永遠留在他心中。
同時也參與2023臺東慢食節-晨食餐桌,讓國際貴賓們完整體驗43個攤位所呈現的臺東早餐文化,並於慢食講活動中為民眾演繹來自家鄉的傳統料理。貴賓們對臺東慢食節表達滿滿的讚嘆與驚喜,不僅食物呈現具有多樣性,品質也相當高,店家對於食材來源清楚、也樂於分享烹煮方式或料理背後的文化脈絡。且對於慢食節長年不提供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措施,也給予高度肯定。外賓也觀察到,臺東森林公園環境氛圍十分輕鬆慢活,民眾皆喜悅地野餐、享受食物;另外也覺察到店家彼此間友善支持且具凝聚力的情感,還有這次用心的雙語化服務,讓貴賓在不打斷店家服務的狀態下,都可以用語音導覽的方式輕鬆了解店家和料理背後的故事。
返國前夕晚上,縣長饒慶鈴特別以阿美族巴哥浪(Pakelang)形式-豐收或工作告一段落後的美食樂舞慶典,在都蘭海邊宴請國際貴賓,感謝貴賓多日來與臺東慢食社群在工作坊中交流共創、在論壇分享寶貴經驗以及參與慢食節。晚宴席間,國際慢食總部代表Andrea Amato認為,臺東慢食推動多年的成果已經相當豐碩,更發展出屬於臺東的在地慢食社群和節慶,熱情邀請臺東務必要加入國際慢食總部每兩年一次的重要盛事Terra Madre Salone del Gusto(義大利全球慢食年會)、與更多國際慢食網絡的盟友分享臺東經驗,推廣臺東飲食文化的多元性與獨特性,透過已經累積超過117個國家的慢食網絡關係,讓全世界看見臺東。下一次辦理的時間將在2024年9月,饒慶鈴表達希望明年能親自帶領「臺東代表隊」前往義大利參加,並與國際慢食組織建立實質合作關係。
而來自菲律賓、致力推動慢食旅遊(Slow Food Travel) 的Ramon Uy Jr,以及菲律賓Pasil 慢食組織創辦人Rowena Gonnay、Lamen Gonnay在臺東停留期間,均強烈感受到南島語系族群文化在飲食與價值觀的共鳴性,並表示,第一次來到臺灣,本來心中有些不安,但在臺東看到了小米、檳榔樹、糯米酒釀,這些都跟家鄉非常相似,就覺得好像回到家一樣!認為應該建構起屬於南島慢食的網絡關係,強化彼此交流,並結合國立臺東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優勢,辦理南島慢食節。此構想也獲得馬來西亞代表Nazlina Binti Hussin、印度代表Aruna Tirkey的認同。
國際貴賓的交流與建議,正與縣長饒慶鈴近期積極推動、以臺東鏈結南島文化的相關政策相契合,也讓臺東慢食社群堅定地相信自己十年來努力推動慢食的價值,未來持續秉持「優質」、「純淨」、「公平」的慢食精神,走入下一個十年。(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
〈臺東慢食推動走向世界 建構南島慢食網絡關係〉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