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二死因,其中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時,較常出現非典型的症狀,例如噁心、心悸、腹痛、疲勞,相較於男性常見的胸痛,反而更不明顯,甚至更容易被誤診,導致延遲治療及較高的死亡率。
臺北榮總心臟血管中心女性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呂信邦指出,臺灣如同全世界流行病學觀察都發現,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雖然發生率較男性低,但是預後包括其後發生心血管死亡率或是心衰竭發生率都較男性高。
此外,同樣的致病危險因子在男女性心血管病影響也大不相同,例如糖尿病、肥胖、抽菸對女性造成心肌梗塞風險較男性更高,尤其是年輕族群差異顯著,其中越年輕得到心臟病的患者,癒後狀況更不好。
女性停經後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呂信邦說明,女性相較於男性,會受到年齡及更年期、停經等荷爾蒙變化影響,在停經後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驟增,甚至出現心血管疾病的徵兆並像胸痛等常見的典型症狀,不只容易忽略,還可以會誤診。
他分享,臨床遇到一名 52 歲女性患者,曾經有甲狀腺炎病史,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子。某日晚間瑜珈運動後出現輕微胸悶不適,後症狀自行緩解不以為意,次日上午伴隨全身無力、倦怠、冒冷汗、噁心感、肩膀麻等非典型症狀。
婦人原以為是肌肉痠痛,但不適症狀持續於是趕快就醫,初到急診時意識清楚、心跳血壓穩定,沒想到心電圖顯示急性心肌梗塞,甚至轉送導管室時突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直到做心導管手術支架置入才順利出院。
女性心血管治療出血高 4.7 倍
呂信邦指出,由於女性與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存在差異,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更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診,不只如此,女性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相比男性也有劣勢,女性患者在治療的達標率常不如男性,得到醫療照顧也觀察到較男性患者少。
根據台北榮總醫院的研究數據指出,一般人平均心機梗塞從胸痛到就醫後,治療將血管打通,平均花費是 218 分鐘,女性卻得花 248 分鐘,足足晚半小時,且心導管手術需要打通女性阻塞血管的速度,比一般人慢了 11 分鐘。
另外,女性冠心病患者受到高血壓、懷孕易有冠狀動脈剝離及壓力影響,在治療心導管結果不好,進行心導管手術後出血風險也比一般人高 4.7 倍,因此臺北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也在母親節前夕成立專屬女性的心臟病專科,提升照護品質。
除了心臟專家外,女性心臟病專科也需要急診、婦科、乳醫科、免疫科等專家的參與,跨科合作,開發更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企圖逆轉與減緩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文、圖/謝承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