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肥胖不是好吃懶做、意志不堅! 醫:應改正肥胖污名化與負面標籤

潮健康/peter20333u 2023.05.02 12:00


潮健康/郭家和


台灣逾25%人口過胖  醫:應改正肥胖污名化及負面標籤


台灣逾25%人口過胖  醫:應改正肥胖污名化及負面標籤

國人身材體態不斷橫向發展,亟須正視「肥胖」已是一種對健康影響深遠的慢性病。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指出,台灣19歲以上肥胖比例高達23.9%,且超過四分之一人口達到「過重」標準。醫師指出,肥胖是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癌症疾病的風險因子。然而,肥胖並非單一原因造成,肥胖的污名化及負面標籤,更可能加重肥胖族群的健康問題。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受訪表示,2022年墨爾本《世界肥胖醫學會》呼籲,醫事人員及大眾應避免將肥胖患者貼上「懶惰」、「好吃懶做」、「意志不堅」等負面標籤。實證研究發現,憂鬱、焦慮為肥胖常見併發症,而有憂鬱或焦慮問題者也容易產生肥胖,兩者交互影響。面對過重及肥胖應找出肥胖原因,介入適當的處置與治療。


林文元理事長指出,以65歲以上常見的「中央性肥胖」為例,這類肥胖族群腰圍超標比例可能達到6、7成以上,其肥胖體態的源頭可能是代謝下降、或是女性停經後荷爾蒙影響,倘若任意貼上「肥胖」負面標籤,反而會導致患者的自信心受損,加重患者的身心問題。


林文元理事長說明,現代人肥胖比例逐年攀升,世界肥胖聯盟提倡「ROOTS」觀念:Recognise obesity「肥胖認知」、Obesity monitoring「肥胖監測」、Obesity prevention「肥胖預防」、Treatment of obesity「肥胖治療」、Systems-based approach「系統性做法」,提倡從「認知」、「醫療」、「行為」多管齊下,包括提升民眾疾病意識,改變疾病污名;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生活型態改變,正視體重管理的重要性,擬定個人化的減重策略,才能真正落實「幸福體重管理計畫」的目的。


肥胖竟是焦慮、情緒在作怪?  醫揭四種「肥胖型態」差異


肥胖竟是焦慮、情緒在作怪?  醫揭四種「肥胖型態」差異

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蔡明劼醫師指出,肥胖是進食與代謝的拉鋸戰,當熱量攝取大於消耗,就會讓體重上升,而國際研究發現,從進食行為與能量消耗之間的關係,肥胖族群可以分為四種型態:


.飢餓大腦:必須吃下總熱量比別人多62%的食物,才能獲得飽足感,經常克制不了「嘴饞」。


情緒飢餓:焦慮感特別高,是其他族群的2.8倍,情緒進食是此型態肥胖的主因。


飢餓腸道:胃排空的速度比別人快31%,容易多量多餐。


代謝異常:基礎代謝率比別人低12%,造成熱量囤積。


蔡明劼醫師表示,相較於亂槍打鳥、使用錯誤的方式,找出肥胖型態並對症下藥才是成功減重的關鍵。其中「飢餓大腦」型態者,最常受外在刺激影響,不知不覺吃下過多熱量才能感到飽足,而「情緒飢餓」族群容易依賴吃東西以釋放負面情緒,或是為了獲得滿足感、愉悅感而進食。只靠意志力減重克服食慾相對困難。


蔡明劼醫師指出,當今減肥藥物各有不同機轉與作用,如能針對肥胖型態採取相對應的用藥治療,98%患者平均可在一年內成功減下5%體重。以效益最明顯的精準用藥組別,更可達到一年減下15.9%體重的效果,顯示一旦有減重問題時,尋求正確、專業醫療的必要性。


台灣人為何比日、韓胖?  早餐久坐外送是三大元兇?


台灣人為何比日、韓胖?  早餐久坐外送是三大元兇?

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安欣瑜醫師受訪指出,台灣雖與日、韓都以米飯為主食,但是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差異,卻造成相對更高的肥胖比例。例如國人早餐習慣攝取澱粉類蛋餅、饅頭等食物,上班族經常久坐不動,以及外送及團購美食風氣的興起,都增加了熱量攝取過高而消耗不足的問題。再加上喜歡以美食犒賞工作辛勞,或下班後吃美食抒壓等生活型態,都是導致成人肥胖比例上升的原因。


安欣瑜醫師表示,近年陸續有多種減肥新藥上市,有助於克服以往無法解決的肥胖原因,例如「飢餓大腦」與「情緒饑餓」都與大腦進食中樞下視丘有關,採取雙機轉口服減重藥物能夠同時降低飢餓感、降低食物渴望,幫助民眾從源頭解決問題。搭配幸福減重計畫(H.O.P.E)的落實,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保持正向減重態度、與專業醫療團隊合作、保持意志力,即可重拾幸福有希望的人生。


安欣瑜醫師提醒,門診中不少慢性病族群都需要同步介入減重,才能幫助疾病控制,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等,部份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肥胖族群,甚至出現睡到一半無法呼吸的情況,呼籲慢性病族群應意識到體重管理的重要性,尋求專業醫療團隊找出肥胖原因,才能從根源解決疾病問題並回到健康體態。




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
只靠運動減肥又累又沒效率! 營養師揭真相:每週最多只能減0.1公斤
解嘴饞兼顧瘦身必吃! 營養師揭「優格」5大優點:預防骨鬆還能抗憂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