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 2 倍!想降低死亡率有兩大關鍵

Heho健康網/陳韋彤 2023.04.29 16:48

台灣難擋少子化浪潮,不只新生兒出生率低,資料顯示,110 年剛出生的寶寶在 28 天內死亡的比例,約每千名嬰兒中就有 4.1 位死亡,近 20 年來幾乎都超過日本及韓國 2 至 3 倍。

台灣嬰兒死亡可區分為 6 大類

我國嬰兒的死亡原因多與早產、先天遺傳疾病,或受母親妊娠期間併發症影響等有關。除去疾病類的因素,又以事故傷害及嬰兒猝死症居多,但他們大多是有機會預防的,例如檢視寶寶睡眠環境是否足夠安全、是否設置嬰兒汽車座椅等。根據衛福部過去的統計,嬰兒死亡原因可以歸類如以下分類:

  • 先天疾病、變形及染色體異常
  • 源於周產期的呼吸和心血管疾患
  • 與妊娠長短有關的胎兒疾病(如早產、低出生體重)
  • 事故傷害(他殺或兒少保護)
  • 嬰兒猝死症
  • 周產期感染

源自於周產期間的疾病位居新生兒死亡原因第二名。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說明,所謂的「周產期」是指媽媽從即將臨盆到生產的期間所發生的疾病,包括呼吸、心血管、甚至一些感染症。

呂立指出,胎兒還在媽媽子宮內時,不需要自己呼吸,但呱呱墜地後,沒有了營養來源(臍帶)的支持,就得學會呼吸,身體也會出現變化,但如果過程不順利,胎兒可能出現缺氧、心跳停止等情形,因此周產期間擁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剛好發生感染,也可能讓寶寶身體轉變的過程變得更加危險。

關鍵一:回溯死亡原因,探討如何預防

但造成嬰兒死亡的原因如此多元,難道都無法預防嗎?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呂宗學長年推動「兒童死因回溯分析」,他強調根據研究,將近 1/5 至 1/3 的兒童死亡是可預防的。新生兒死亡可預防性約 5%;大於 28 天嬰兒死亡可預防性約 38%;九歲以上兒童死亡可預防性則高達 56%。

不僅如此,不同死因亦有不同的預防機率,不是只有意外事故能被預防,根據英國 CDR(Children Dealth Review)估計,意外事故、自殺與他殺死亡的可預防性高達 60%;疾病方面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可預防性約 30%;但先天畸形與惡性腫瘤死亡的可預防性則小於 10%,的確比較困難。

關鍵二:檢視「孕婦是否得到足夠支持」

呂立補充,其實疾病的預防關鍵,就在能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只是如何落實呢?他提到,預防早產、任何周產期感染的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媽媽們是否得到足夠支持」,包括育兒環境的建立、生產、產後的支持與照顧等。只靠例行的關懷不足夠,能不能實際發現媽媽們遇到的困難,幫助她們解決才重要。

以「毒寶寶」死亡為例(寶寶死亡原因與藥物中毒或因相關併發症有關),回過頭去檢視才發現,很多都是媽媽在懷孕期間吸毒,或胎兒誕生後,也依然暴露在充滿毒品的環境下,寶寶長期接觸也會引發疾病、健康的問題。呂立指出,尤其現在毒寶寶的發生案例越來越多,針對這些家庭,能不能提早介入發現和治療,甚至擴及至所有孕婦的支持系統,目前台灣做的還是不足夠。

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榮譽理事長呂鴻基指出,若想降低嬰兒死亡率,一定要往回追溯最根本的原因才能預防。呂宗學也強調探討兒童的死亡原因不是為了追究誰的責任,而是希望能保護剩下的孩子,讓他們免於危及生命安全的環境,也是為了預防類似的死亡情形再發生。

諮詢專家: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呂宗學

文/陳韋彤

延伸閱讀:

當意外發生時/帶孩子要很小心!6 歲以下嬰幼兒常見死亡原因全解析

2022 出生人數出爐!新生兒數連年下滑、連帶孕產婦死亡率也增加?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