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結婚、養小孩又要還房貸?好怕沒錢!專家教你「這樣做」不怕沒錢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4.26 09:00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你會不會害怕,某天突然失去工作沒有錢,或是需要緊急用錢而錢不夠?其實,大部分人的心中都藏著「錢不夠用」的極大恐懼。理財專家瑞秋.克魯茲(Rachel Cruze)作者於《和你的錢對話》一書中,重新定位自己的金錢觀與行為模式,幫助讀者健康理財之路。以下為原書摘文:


「錢不夠」是恐懼來源?

「如果發生意外,我的財務會出問題。」

如果老闆明天早上打給你,說他們要解雇你怎麼辦?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你得面對一大疊高額醫療帳單呢?如果冷氣在7月中壞了,你不得不籌措幾千美元買新空調呢?如果又出現另一種全球傳染病,經濟陷入停頓好幾個月呢?如果⋯⋯?這是個可怕的問題。

延伸閱讀:
為何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理財專家揭密:有錢人絕不購買「這4樣東西」

如果你害怕沒有足夠存款應付突發事件,這樣的人多的是。對許多人而言,這種恐懼其來有自。事實上,涉及金錢時,這可能是我所觀察到的最大恐懼。問題是美國多數人的財務狀況不佳。凱業必達網站(CareerBuilder)的調查指出,七成八的美國人是每個月用光薪資的月光族。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表示,只有六成一的美國人可以用現金支付400美元的緊急狀況。如今多數人真的無法處理意外的緊急狀況。

缺乏安全感也是多數女性對金錢的最大恐懼。多年來,我父親一直開玩笑說女人有男人沒有的安全腺,而且就長在臉上。女性覺得安全腺素高漲時,表情顯露無遺。我從小就聽他這麼說,也和聽眾一起大笑,現在我長大了,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我認識的每個女人都曾問過,如果碰上不測風雲,我們會沒事嗎?

對男人而言,這種恐懼的表現方法略有不同。男人的安全感往往來自工作以及為家庭提供保障的能力。他們可能會想:「我能賺到足夠的錢滿足家人需求嗎?」而不是我們會沒事嗎?追根究柢,這也是同樣的恐懼:我們的錢夠嗎?

這種恐懼也可能有階段性。也許你害怕沒有足夠的錢買這一週的生活必需品,或繳付這個月的貸款——這是現在的恐懼。或害怕沒有存夠退休基金、沒辦法支付孩子的大學學費,或無法照顧年邁的父母——這是未來的恐懼。

延伸閱讀:
你的收入來自哪個象限?富爸爸揭「現金流4象限」搞懂就能變有錢



應急預備金

如果財務安全是你的恐懼,大方承認,直指出來。然後專注於事實。天有不測風雲,這就是人生。克服這種恐懼有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準備應急預備金。專門為緊急狀況存一筆錢,可以帶來莫大的安全感。我想快速分享行之多年的有效計畫,就是「循序漸進法」。(如果你是老朋友,也請繼續看。搭樓建屋之前,先回顧地基絕對沒有壞處。)

「循序漸進法」是致富的清楚路線,也有助於解決其他問題,好比你的恐懼!「循序漸進法」如下:

  • 先存1000美元當初步應急基金。
  • 用滾雪球還債法還清所有債務(房貸除外)。
  • 存下相當於3到6個月開銷的數字當完整的應急預備金。
  • 家庭收入的一成五當成退休基金。
  • 為孩子存大學學費。
  • 提早還清房貸。
  • 累積財富,捐獻行善。

如果你擔心沒有足夠資金應急,就要把重點放在步驟1~3,而且一定要照順序執行。你得從另存1000美元的應急預備金開始。這1000美元可以支付你以前用信用卡應付的緊急狀況,例如修車或醫療帳單。我希望你能快速存下這筆錢!賣東西、加班、規劃預算、瘋狂削減開支——總之要竭盡所能。重點是盡快存到,不要慢慢來,也不要馬虎敷衍!把這1000美元存起來,要當成是攸關生死的大事。

存下1000美元的初步應急預備金之後,下一步就是擺脫房貸以外的所有債務。一一列出債務,從最少列到最多,用滾雪球的方法還清。(稍後會討論這個方法。)我們幫助數百萬人擺脫債務,發現大部分人在18到24個月內完成這個目標。根據你的狀況,時間可能有增減,但這是掌控金錢的關鍵步驟。

還清所有債務(房貸除外)之後,初步應急預備金就要增加到3~6個月的開銷金額,這才是我們認定的完整應急預備金。如果你單身又沒有孩子,可能存到3個月開銷就夠了。如果你是自營業者,收入不穩定,或有孩子和貸款,可能得存六個月的費用。

現在先暫停,沉澱消化一下。想想,除了房貸之外,你沒有任何借款,銀行還存了3~6個月開銷的金額。你有預算,而且支出有節度。你每個月的進帳多過開銷!你在財務、情感上都開創新局面。想想你有多平靜,又可以呼吸了!在這種狀況下,你的財務穩定,可以抵抗許多場風暴。

你突然擁有更多選擇,你以前根本不敢想像。你可以辭去討厭的工作,從事薪資少一點卻更讓你開心的工作。你可以開始為夢想存錢,開始為退休準備。你晚上真的睡得著。當你有扎實的財務基礎時,各種可能性都出現了。這種事情有可能一夕之間就改變嗎?不可能。你必須執行計畫,保持專注,做出犧牲,無論你的收入高低,都能做得到!

(本文摘自/和你的錢對話:不再恐懼沒有錢,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大田出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