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朱銘慢性病纏身輕生!如何與慢性病並存? 專家:學會接納自己狀態

Heho健康網/王芊淩 2023.04.24 11:12

台灣國寶級雕刻家朱銘疑似久病厭世,在 4 月 22 日晚間住家輕生離世,享壽 85 歲。事實上朱銘晚年因罹患慢性病,需定期就診服藥控制,多次向家人表達負面情緒。到底該如何與慢性疾病共處?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范聖育建議:「花了多久時間養成慢性病,可能需要花 2-3 倍的時間來改善它,這段時間需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狀態。」

正面看待身體原來有功能

在高齡化社會之下,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超過一半老人患有三種慢性病,長者常見的慢性疾病前五項分別為:

  • 高血壓(46.67%)
  • 白內障(42.53%)
  • 心臟病(23.90%)
  • 胃潰瘍或胃病(21.17%)
  • 關節炎或風濕症(21.11%)

慢性病的問題並非短時間就能解決,除了積極控制慢性病外,同時需要避免併發症的發生,若病況嚴重時還得仰賴家人的照顧,導致這時候患者心理便會受到極大影響,范聖育建議:「患者第一步得先了解慢性疾病,越了解疾病特性會持續多久、後續治療及復健,才能好好面對它。之後再評估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態,不要過度驚慌嚇自己。」

雖然慢性疾病造成生活許多不方便,甚至身體症狀造成不適,范聖育呼籲:「不要只看壞的一面、也可以多看好的,我還有哪些功能、我還可以做到哪些事情、是不是可以想辦法超越,正面看待自己原來有的功能,保持正向的觀點。」

重要的是學會接納自己的狀態,「花了多久時間養成慢性病,可能需要花 2-3 倍的時間來改善它,接納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要太過於苛責自己,讓身體變好更能夠去因應慢性疾病,妥善地去面對這個疾病。」范聖育說到。

你沒有想像中老!把握三大保持年輕關鍵

多數慢性病的患者還是年長者居多,患者可能常常覺得自己老了,不能運動、不能出門、不能走路等,到底怎麼樣才是老?是身體老?還是心態老?成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戴大為說:「如果心態老身體很快就會跟著變老,為了保持年輕,從臨床經驗中有三個建議。」

一、持續探索世界:保持對所有事物的新鮮感,例如新的 3C 產品、找到一個新的興趣,除了保持新的學習心態外,也可以讓你跟家中年輕人有更好的溝通。

二、保持正向思考:許多 60-70 歲患者都認為自己老了,不應該再做運動,才能保護好關節、骨頭,但不應該想這年紀不能做什麼事情,反向思考在這年紀倒底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出去跳舞、進香團、登山等,這樣心態愉快才不會變老。

三、持續運動的習慣:人生下半場就是耐力賽,保持良好的體力是必要的,運動習慣不但讓你心情變得比較好,可以讓骨質密度增加、肌肉協調性變好、比較不容易跌倒,可以維持獨立生活的能力。

freepik

照顧者也需要心靈支柱!家人分擔照顧壓力

至於照顧慢性疾病的家屬同樣扮演很關鍵的角色,常見照顧者會隨著時間照顧的能量不斷降低,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提到:「家屬常見最一開始會沒辦法接受、甚至否認,加上照顧者很有可能同時也是家裡的經濟來源,面臨蠟燭兩頭燒的困境,又會覺得所有壓力都在自己身上。」

這時候得認清照顧病患並不是你一個人,而是整個家人一起合作,分擔照顧上的壓力,找到外部的資源、學習照顧上的技能,隨著時間累積下,夠過家人彼此溝通、壓力的調適、家屬照顧的過程中也能自我的調適。其實與慢性病相處就像是打一場漫長的戰爭,需要多方面協調合作讓多方面更加穩定。

參考資料: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文、王芊淩/圖、孫沛群

延伸閱讀:

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疑久病厭世輕生!5 做法體會生命真諦 擺脫久病厭世心態

艾成墜樓/身邊親友憂鬱、焦慮怎麼辦?心理師:家屬從一起面對問題開始做

艾成墜樓/我是憂鬱症嗎?第一次看診前如何自我評估與心理準備?精神科醫師詳細解答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