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水發 報導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20)日出席「2023永續臺灣系列論壇-綠能源浪潮 臺灣產業新契機」時表示,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非核、減煤、增氣、展綠」為發展方向,在「展綠」方面已獲致不錯成果,截至上(2)月底,再生能源總累計設置量已將近15GW;此外,政府亦已成立「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臺」,使合法綠能投資獲得最大保障。未來政府也會持續推動相關工作,希望讓綠能產業能在穩定的軌道上繼續前進。 鄭副院長指出,他擔任桃園市長8年任內,相當重視綠能發展,不僅桃園太能光電系統成長達80倍,更領先全國架設分散式儲能電網,並針對儲能設備進行補助,每案最高補助500萬元,同時亦強化桃園沿海地區饋線建設,降低跳電頻率。 鄭副院長表示,蔡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並以「非核、減煤、增氣、展綠」為發展方向,其中在「展綠」方面,政府已訂定202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29GW(百萬瓩)的政策目標,包括太陽光電(20GW)、離岸風電(5.6GW)、地熱、生質能及小水力等項目。截至今(2023)年2月底,總累計設置量已將近15GW,其中太陽光電已累計達10.22GW,而去(2022)年單一年度的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即新增2.5 GW、離岸風電亦增加超過1GW設置量,成長速度已明顯加快,後續仍須持續努力。 鄭副院長進一步指出,太陽光電案場設置需經用地審查,由經濟部核發電業許可,為縮短時程,希望建立中央與地方聯合審查程序的機制,將規則明確化,以利業者遵循,以期達成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的目標。至於農電共生、漁電共生方面,亦應建立相關檢核標準,以利綠能投資在正確的軌道上前進;此外,政府亦已成立「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發展犯罪聯繫平臺」,將積極掃蕩綠能蟑螂,務使合法綠能投資獲得最大保障。 在離岸風電方面,鄭副院長指出,在政府積極推動下,已逐漸累積發展經驗,並持續朝離岸風電在地化的目標邁進,有望成為離岸風電產業技術的亞洲基地。事實上,許多國外風電大廠都希望在臺灣設計、生產,並輸出至亞洲其他國家,這也讓我們看到臺灣發展風電產業的契機。 另一方面,鄭副院長表示,電池是我國電動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產業的核心之一,電池芯的製造相當不易,具有非常高的技術門檻,目前包括台泥、鴻海、台塑、立凱、輝能及格斯科技等廠商皆相繼投入該領域。而為確保競爭優勢,部分廠商如立凱也轉型為磷酸系鋰電材料與鋰智財的供應商,透過授權合作方式,與國際電池大廠共同開發不同產品。未來政府也會持續推動相關獎勵機制,希望建立完整的電動車產業生態系,以推動綠色運輸的發展。 鄭副院長表示,淨零排放的挑戰迫在眉睫,歐盟預計於今年10月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做好相關準備,政府刻正進行組織改造,包括經濟部能源局將改制為「能源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也將改制為「環境部」,並增設「氣候變遷署」等單位,未來相關部會將共同研擬碳費徵收及碳盤查等機制,做好碳管理工作;另外,也會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採「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推動,例如中鋼即設置「鋼化聯產」先導工廠,驗證碳循環再利用技術,並帶動整體中下游供應鏈形成碳循環產業聚落。當然核心的關鍵仍要不斷加強及提高綠能的比例,希望未來能將低碳轉型做得更好。 鄭副院長強調,政府在推動綠能轉型工作上,已累積許多經驗,過去做得不夠快或不夠好的地方,政府已展現決心迅速修正,希望讓綠能產業在十分穩定的軌道上繼續向前行,也希望透過今天的論壇集思廣益,讓政府在推動相關工作上更臻完善。致詞結束後,鄭副院長也與財訊雙週刊社長謝金河等貴賓合影,為論壇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