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台積電 金鐘獎 東湖車禍

花蓮農有機耕種逾20年 積極參與小農種碳

客家電視台/劉宜頻 黃映婕 花蓮 2023.04.21 13:00
至於「碳」要怎麼種呢?繼續來看在花蓮壽豐,從事有機農業已有20多年經驗的江玉寶,他是小農種碳計畫中的一員,在他的農場裡,各種農業廢棄物都被他當成珍寶,多年來他貫徹有機農法,要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 農機具在田裡轟轟作響,翻攪著泥土,要讓剛撒下的炭化稻殼「種」入土壤中。 小農種碳參與者 江玉寶:「(炭化稻殼)它的吸附力很強,它會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那邊,也會把我們那個耕種用的肥料,吸附在它的體內。」 個性靦腆木訥,不過說起多年來的從農經驗,話匣子便停不下來,家住花蓮壽豐的江玉寶,是小農種碳計畫裡的第一批農民,不過對於施行有機農業,已經20多年的他來說,早就是「種碳」專家。 小農種碳計畫參與者 江玉寶:「其實我們做有機做這麼久,就想說還有什麼事情,我們可以更盡力的,想說我們可以做什麼改進的方法,我們的地球暖化可以減少一點,那個壓力這樣,其實我們是在做拋磚引玉的事情。」 春夏交替之際,正值一期稻作耕作期,不過眼前的農地裡卻種滿了黃豆,這些對江玉寶來說都是最珍貴的肥料。 小農種碳計畫參與者 江玉寶:「這種的根瘤菌,它會把空氣中的氮,氮肥固定在泥土中,我去買這麼多的肥料要花很多錢,我自己種,這邊1甲地的黃豆拿來打進田中,它可以產生的有機質肥料,是超過10萬元以上。」 相隔不遠的的食用百合田,則用廢棄稻稈取代塑膠布,不僅環保,也讓農業廢棄物有了新的價值。 小農種碳計畫參與者 江玉寶:「它可以那個讓土壤變得更陰更涼,保濕啊,雨水沖刷時它不會泥土都流失掉,它差不多半年它就會腐爛,腐爛、我的作物收成後,這腐爛的就打進去泥土中,混在泥土裡面,它就是最好的有機質材料。」 不論是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或是以豆科植物的輪作,來減少化學氮肥,只要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就能進一步做到農業減碳。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 方儉:「所有的東西都是再循環、再利用,所以這樣的精神,就是我們小農種碳的精神,就是現在英文來講就是,Regenerative agriculture,就是再生農業,那其實我們是一直在這樣子在進行。」 方儉表示經過1年多的努力推動,小農種碳計畫今年2月取得國際認證,黃金標準的立案審查,成為國際第一個小農的減碳專案,不僅讓小農走向國際碳匯市場,也將為農產品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