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觀點】面對房價民怨,政府不能自掃門前雪

匯流新聞網/匯流筆陣 2023.04.20 07:21

Unsplash示意圖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

面對全台最大民怨:房價飆漲,蔡政府最近壓力不少,特別是明年三月總统大選在即,蔡總统七年前承諾的興建社會住宅20萬戶眼看就要跳票。

房價飆漲,原因眾多

房地產可說是牽涉總體經濟和個體經濟因素最多的產業,因為它交易金額大,又關係到人的投資、投機行為。所以,價格的漲跌不能從單一的視角看,有政府、民間和產業的系统結構,也有其中和時間及空間的直線、非直線因果動態關係,難怪近廿年來它經常成為引發地區型或全球性金融風暴的源頭。

高房價的根本原因在那?倫敦大學經濟學者柯林斯(Ryan-Collins)在《為何你買不起房子》書裡分析高房價問題的根源,傳統資本主義的債務模式、房屋-金融反饋循環的債務模式、房屋貸款證券化,認為高房價是市場供需的迷思,貨幣寬鬆、利率太低和人們的投機心態才是促動的主因。他提出三種實現居住正義的解方是金融改革、提高稅收和土地改革。

房價所得比為何愈拉愈大?薪資所得的上漲太低、增加太慢也是主因。台灣勞動資薪只佔國家GDP 的40%左右,反觀日本和韓國的都超過GDP的50%。

經濟和教育,也影響房價

房價飆漲現在不只是年青族群不滿,壯世代不少人也認為漲的太超過了。立法委員、地方民代最近纷纷抨擊公共設施比率過高,其實主要的矛頭就是要社會大眾看清楚,如果再把公設的錢算入國際通例的實坪計算,台灣都會區的每坪房價已經更是世界級的不合理了。

經濟和教育為何也跟房價的壓力指數有關?系統動力學創始人佛斯特( Jay W. Forrester)在《城市動力學》書中描述了全球熱點城市 (HotTown )發展或衰退的系統動態結構。他分析了人口、住房和工業等城市發展關鍵因素的變化比例,以及這些變化又如何影響城市的增長。近三十年來,城市邊界愈來愈大,工業和人口湧入,土地開始被填滿建築。 全球各大熱點城市在一個增長循環中蓬勃發展。這個增長循環由商業移民和稅收收入的強化循環良性推動(參見:城市動態的繁榮與蕭條循環圖)。

透視房價的系统動態結構

這張循環圖也適切地說出了經濟、居住和教育之間的動態關係。一個熱點城市究竟如何經歷增長和吸引力的上升和下降呢? 城市被視為工作、生活和養家糊口的新地方。 城市建設蓬勃發展,就業不斷增加。 人們開始從其他地區轉移到其它城市,以尋找豐富的工作機會。

擴張的年代裡,就業增長不僅出現在建築工作中,還在該工作產生的所有輔助業務中,包括: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建築師、設計師和許多其他專業人士,這反過來又刺激了對印刷店、餐館、超市和百貨公司的需求。

隨著增長的持續,可用土地變得稀缺,房地產價格上漲,企業數量增長放緩。城市吸引力下降,建設放緩。 隨著建築熱潮的結束,失業率上升,有時會導致為窮人和就業不足的人建造低收入住房。

反過來看,這進一步減少了可供商業使用的土地,侵蝕了稅收,並使該市的商業活動也繼續減少。 隨著企業消失,建築維護工作減少,並導致了廢棄建築和貧民窟,進一步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並驅趕更多企業離開。而隨著企業的流失,稅收收入也隨之減少,從而造成財務壓力。 提高稅收短期內解決了收入問題,但造成另一個商業移民的惡性循環 。

可負擔住宅的解方

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對可負擔住宅的定義是,房價家庭所得比在六倍以下,而房租家庭或個人所得比則在30%以下(包含政府的租金補貼)。全台六都現有的房價、房租都超過此一國際標準20%以上,顯見民怨之重。

內外環境的變化怎樣影響城市的發展?城市動態 (Urban Dynamics ) 並且發現,一個城市的長期健康發展,經濟轉型、職業培訓、住房供給的適當運用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降低貧富差距的解方,根本在於廠商的家數所推動的就業率的提高,廠商家數-就業-房價-建物更新-貧窮-城市吸引力-稅收的系統是一個循環的動態關係。

總而言之,可負擔的社宅確實是解決青年和弱勢族群房價壓力的有效對策,但影響房價相關單位有中央銀行、財政部、金管會、內政部,關鍵社宅土地供给在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內政部。蔡政府面對房價的民怨,不能自掃門前雪了!

城市動態的繁榮與蕭條循環圖

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111230420a02

▲從城市動態學循環圖中,可以清楚看到房價和貨幣、稅賦和土地、產業、經濟和教育、勞資之間的多重互動關係,而其中社會住宅是維繫一個城市吸引力的垂要因素。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片、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觀點】林右昌挑起台灣房市失衡的重擔

【觀點】豈能讓《平均地權條例》粗糙修法、倉促通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