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再生法案/再生醫療法案是為了營利,還是為了患者?解讀真相的3個關鍵點!

Heho健康網/謝承恩 2023.04.18 09:00

卡關多年的再生醫療法案,在新草案中納入可自費進行異體細胞、醫院可成立生技公司進行再生醫療,甚至只需二期臨床就能使用於人體,使外界評批讓醫病關係出現利益衝突,且病人投入身家治療,恐淪為白老鼠,而引發爭議。

細胞生醫專家張薏雯指出,再生醫療雙法若通過,可以讓危及生命或迫切需求的疾病,在經歷二期臨床試驗及審查風險效益後,得以盡早取得再生醫療新藥,然而何謂有效性?是否該付費?又該如何哪些醫療單位執行?仍有討論空間。

爭議一:能接受付錢當白老鼠治療嗎?

再生醫療法案比過往的特管辦法,更往前邁一大步,除了原有自體細胞治療,還開放的異體細胞治療,雖然後者安全性較前者低,可能有排斥作用、免疫失控等問題,但異體細胞治療可以在患者有需要的時候馬上使用,較為方便。

然而根據目前再生治療需要先釐清「迫切需求」的病人究竟有哪些,例如重症疾病治療族群以前有恩慈療法可以進行收案,並以人道的角度使用試驗新藥,可以盡快申請治療,但因為恩慈療法名額一位難求,對於廣大病人幫助有限。

張薏雯指出,若再生醫療草案通過後,病人可在二期臨床試驗後,就以自費方式使用服務,但對此外界則擔心病人等同於需要付出大筆治療費接受新試驗,效果也未必有效,認為草案應該要把放寬條件跟標準、數據訂得更安心。

爭議二:有錢人砸身家才能做的治療?

以目前癌症治療的天價藥物 CAR-T 療法來看,就是將癌症病人血液抽出,使用生物技術把會辨識癌細胞表面抗原的 CAR 基因插到 T 細胞上,改造成 CAR-T 來對付癌症,是集合基因治療、細胞治療、免疫治療來根治癌症的重大創舉

然而 CAR-T 療法的費用 1 劑約1400 萬至 2000 萬台幣,並非是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因此在對付癌症等疾病重症的再生療法,往往被冠上需要砸身家才能作的天價療法,且即使做了高價的 CAR-T 療法,其病情再度復發的個案仍時有所聞。

張薏雯指出,由於台灣目前對於再生醫療的臨床試驗並不多,技術與價格競爭力也不如國外,許多有能力的病友仍會傾向出國尋求救治,甚至疾病若不幸復發,也會轉往中國等再生醫療技術行之有年的國家進行治療。

「對於重症癌友砸下身家去求一個活下去的機會,應該提高再生療法的確效性,其開放幅度也應該要更嚴謹。」至於尚未被列管的抗衰老治療,預防疾病保養等治療選項,未來也需要有更多的臨床試驗加入、提高療效,才不會失望落空。

爭議三:再生醫療讓醫院跟營利掛勾?

再生醫療開放能讓醫院設立生技公司,也讓醫療跟病人之間產生利益衝突。張薏雯表示,以現在健保支出捉襟見肘,藥品也砍價砍到見骨,自費市場已勢在必行,醫院並非是慈善事業,仍然需要透過營利,才可以繼續提供好的醫療。

「你會發覺越來越多人到醫院會要求醫生開自費藥物,而不願使用健保藥,所以未來醫療最後會走向 M 型化社會,除了一部分人只能負擔健保治療,另一部分則會轉而到自費市場。」

張薏雯說,再生醫療的自費市場早已存在多時,因為他不會向健保點數有規範可循,獲利也較多,病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另選擇想要的療法,甚至想要介入的時間點,而並非受健保限制與規範,但共同點是任何療法都需要經過實證才安全。

再生醫療法真真假假風險增

張薏雯表示,政府若要推動的再生醫療,少不了在民眾教育與推廣也須要有配套措施。例如市面上有許多幹細胞、免疫細胞、外泌體等方式,很多人都分不太清楚到底是要用「吃的」、「擦的」還是「打的」,因而使風險浮現。

在進行再生治療前,應該要由專業的細胞衛教師或是在醫藥師進行把關,向民眾說明清楚治療的風險和狀態是什麼,而且應該是在一開始進行醫療前就該清楚讓他知道,而不是在沒有選擇的時候,病人只能被迫接受。

此外,醫藥與生技領域專家也要針對各類療法的利弊進行多元的研討、臨床試驗與研究進修,也不能為了營收走向KOL行銷化,任一個網紅、團媽都能夠暢談細胞再製品,都會讓再生治療這項高度專業的服務,出現難以掌握的風險。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再生法案/再生醫療是罕病抗癌最後希望?慢性病、抗衰不必再遠赴國外治療

再生雙法立委激辯「異體使用爭議」、「迫切需求才使用」食藥署回應了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