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教材近日被網友發現國一下冊生物課本的「3-2生物的命名與分類」,竟以「土豆」稱呼馬鈴薯,被網友質疑混用中國大陸用詞,掀起輿論爭議。教育部長潘文忠今(17日)備質詢時強調,教育部審定的教科書必須使用國家慣用詞,若出現謬誤需做修正,對於康軒將土豆誤植為馬鈴薯也十分驚訝。康軒今(17日)發出道歉聲明,表示將調整更換教材舉例,避免再發生同樣爭議。
▲康軒教材被發現稱呼馬鈴薯為土豆,引發兩岸用詞混淆爭議。(圖/翻攝自網路)
康軒今在臉書粉專道歉並發出聲明,表示原教材編寫目的是在於提示,「我們生活中使用的一些不同語詞,講的都是同一事物」,指出土豆也可稱為「落花生」、「花生」、「馬鈴薯」、「洋芋」,資料參考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另舉例參考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青椒也被稱為「燈籠椒」、「柿子椒」、「菜椒」、「大椒」,教材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學名對於溝通的重要性。
▲▼康軒發出聲明道歉,但強調教材從未引導學生出現用詞混淆的內容。(圖/優質創新 ‧ 康軒文教)
康軒表示由於依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規定之行政程序,教材內容有任何調整修改都需要送交國家教育研究院審查,因此後續也會將預計修訂的內容送交審查。康軒同時強調,教材未曾出現「臺灣稱馬鈴薯為土豆」或引導學生將馬鈴薯改為中國用詞,另教師備課用書(教學指引)中也清楚的說明「臺灣閩南語的土豆指的是花生,中國則慣稱馬鈴薯為土豆,兩者是不同的植物。」在全書其他章節內容都以「馬鈴薯」一詞做講述。
▲康軒發出聲明道歉,但強調教材從未引導學生出現用詞混淆的內容。(圖/優質創新 ‧ 康軒文教)
不過康軒道歉後,仍有部分網友不買帳,氣炸留言,「下次會不會把番茄叫西紅柿啊?你們是不是連編教材都外包中國啊?」、「低級錯誤」、「完全答非所問,避重就輕」,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就是因為不同地區、不同語言對同一個物種會有不同的名稱,或是一個名稱被用來代表不同物種,生物學家才會為了減少溝通時的誤會,統一使用拉丁文學名。我覺得用土豆來當做範例非常恰當」、「土豆就是馬鈴薯,現在台灣用土豆只是用類似音來表示花生的閩南語發音,土豆從來都不是指花生。而且花生的閩南語花生是塗豆,而不是土豆」、「出版社根本不必道歉。北方人稱馬鈴薯為土豆,閩南人稱花生為土豆,只有地方習慣用語不同,無關統獨意識形態」,聲浪兩極。
更多eNews報導
伊斯蘭國領導人「遭美軍突襲擊斃」!美方證實他生前想發動恐怖攻擊
包皮割一半突加價!壯年男醒來氣炸「買刀衝診間」 當場捅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