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結束3天中國行後向媒體表示,歐洲要戰略自主,不應跟隨美國,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要避免陷入美中在台灣問題上的對抗;馬克宏還對於中共在他離開後才展開環台軍演,表示滿意。 馬克宏在返程專機上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歐洲人面臨的問題在於,升高台灣危機是否符合歐洲的利益?不!更糟糕的是,歐洲人認為必須跟著美國走,然後從美國設定的議程和中國的過度反應中獲得啟示。
馬克宏不介入台灣問題的立場與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不同,6日在中國的三方會談中,賴恩當面告訴習近平:「台海穩定極度重要,威脅以武力改變現狀是不可接受的」,但習近平反嗆:「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癡心妄想。」 馬克宏的發言立即遭到美歐政治人物及媒體的強烈批判。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utikofer)痛批馬克宏訪中的結果比預期還糟,真是一場完全的災難,他的立場不會在歐盟機構中勝出,范德賴恩展現出一個更佳選項。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則質疑,馬克宏是否代表歐洲,「若是的話,那有些事必須要改變了」,因為歐洲的防禦,特別是法國都依賴美國,包括法國派遣至北非的軍隊,美國都有協助;若馬克宏代表歐洲,認為不該在台灣議題上選邊,美國大可讓歐洲自己對付俄國。 相較於美國總統拜登四次公開宣稱要「協防台灣」,馬克宏的對台談話真的很難聽;不過,馬克宏的「戰略自主」立場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更加堅定,除了不像英國、德國、波蘭等國軍援烏克蘭外,馬克宏還公開抱怨,美國賣給歐洲的天然氣價格竟然是市場價的4倍,美國的作為不像是友邦應有的作為。 馬克宏的對台講話,對台灣來說,固然難聽,但卻反映了歐洲在台灣問題上的部分立場,算是實話;而拜登雖說要「協防台灣」,但卻將台灣已經訂購的武裝先給烏克蘭,不顧台海緊張情勢已然升高。 《華爾街日報》去年11月報導,美國持續提供烏克蘭武器對抗入侵的俄軍,卻導致對台軍售延遲交貨情況惡化;據估計,美國對台軍售延遲交貨總值已從2021年12月的逾140億美元擴增至187億美元(約新台幣5785億元),甚至連2015年12月台灣訂購的208組標槍反戰車飛彈、215枚刺針防空飛彈都未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