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0408 18:29:02)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辦理「自然‧至燃─筆墨云硘」林文嶽創作展,展出林文嶽陶藝師以水墨畫融入柴燒、青瓷、泥塑等富含臺灣文化底蘊及在地特色陶藝的整合創作,汲取自土地的能量與生命力,表達了創作者對自然環境以及自身生命經驗之感悟,今(8)日舉辦開幕,邀請來自產官學各界貴賓參與,包含文化部李連權常務次長、臺灣工藝聯盟陳啟村總會長、中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壯源董事長、財團法人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廖桂英董事長及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高玉珍主任等多位貴賓蒞臨參與,共襄盛舉。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張仁吉表示,臺灣工藝蘊涵深層的知識力、經濟力、創造力、地方力、社會力與生命力,而工藝創作者作為臺灣工藝內蘊力量的實踐者,以個人的生命歷程與生活經驗,在實踐過程之中探究工藝的多元價值。林老師從事工藝創作將近三十多年,這次展覽「自然‧至燃─筆墨云硘」完全體現他在創作上的精神思想、材料汲取以及技術研究上等各方面的成就。「自然」多取材於故鄉台南白河的蓮花及其生活周遭的自然生態,深具在地鄉土情懷。此外,林老師更是早期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的推手,以工藝為核心推動白河蓮鄉的社區營造,透過蓮田認養、蓮花詩路、白河大專成年禮、蓮花敬師茶道、白河雅集曲水流觴等社會行動,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社區的美學環境,同時帶動產業發展與文化觀光。他的創作從自然關懷到關照社會,最後反觀其內心的自我調息觀想,相當令人敬佩。「至燃」意涵陶藝係由土加水透過高溫火燒淬煉成型;「筆墨云硘」則是透過筆墨的各種運筆動勢表現於物件造型上,形成獨特的藝術表現,「云」字同時有款款訴說的意思,又有盤繞、環抱的含意。以展覽傳達彩繪工藝云繞在硘器的相依關係,並透過工藝創作現場的工作筆記,表現工藝創作者如何將其思想行之於物件、表達於生活甚至反應於社會,完整展現臺灣工藝自然、循環、平衡、寬容、生命力的綠工藝精神。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林文嶽老師的工藝創作師法自然,以臺南白河的自然素材結合其獨特的水墨技法從事創作,走出獨特的創作之路,是台灣工藝創作的典範。同時感謝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張仁吉主任對台灣工藝積極推廣和支持的用心。臺灣工藝聯盟總會陳啟村總會長讚許林文嶽老師的陶藝創作從自然取材、物件創作結合水墨意境至工藝美學的呈現,皆為臺灣工藝的精湛表現,同時感謝文化部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對臺灣工藝長期的支持。
林文嶽老師則分享,回顧過去的工藝創作生涯雖然非常艱苦但感謝家人的支持與鼓勵,讓他有毅力與勇氣在創作的道路上繼續堅持至今,從事工藝創作三十多年來,從鍾情於畫荷並結合筆墨的東方視覺語言融入陶藝,創作出一系列獨特的「白河陶」作品,他取材自白河的蓮蓬灰,加入玉枕山石灰石,用關子嶺的溫泉泥,混合這些在地元素調配開發成「白河白」、「關嶺青」釉色,「白河白」來自蓮蓬灰飽含鈣質成份的濁化透光性質;「關嶺青」來自溫泉濁泥還原鐵質燒成的青。歷史上,青瓷釉面通常不表現「畫」,在工藝的概念上,普及是重要民生考量,而畫跡留在青釉的中間層次(釉中彩)有相當的難度。他透過在地材料、不斷地研究實驗,獨創出青瓷釉中彩的創作風格,在繪畫與窯燒來回反覆對照,修正、累積經驗,將其創作意識和熱情投入陶瓷彩繪30年來不曾間斷。
「自然‧至燃─筆墨云硘」林文嶽創作展即日起至9月3日於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二樓展出,歡迎大家踴躍參觀。
「自然•至燃—筆墨云硘」林文嶽創作展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9月3日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二樓(台北市南海路41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