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1997年的兩岸關係/李慶平

台灣好報/Basuran 2023.04.06 20:02
新聞圖片

李慶平(前海基會副秘書長)

陳岱楚大使、Mr.Shapiro、沈大川秘書長、各位林肯學社會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個人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能來參加這個個由貴社所舉辦的中美友誼早餐會。尤其是能見到我以前的長官們,使我回想到,我在年輕的時候,你們給我許多機會與歷練,使我有能力及勇氣來接受我今天所擔任的職務

五年前我是在美國華盛頓我國駐美國代表處擔任文化組組長職位,1992年5月,我被邀請來擔任一個新的民間組織,海基會的副秘書長,這是一個新的挑戰。這個基金會的建立是代表臺灣海峽兩岸,由軍事對抗,進入以和平協商的方式,來解決我們之間的分歧與爭端的開始。

1993年4月,海基會與它的對口單位海協會在新加坡舉行了第一次恊商「辜汪會談」。我們簽署的四項協議,其中包括雙方建立熱線及制度化的溝通管道,以及雙方同意對偷渡客、漁事糾紛、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將繼續協商。

1993年至1995年,海基會與海協會曾就劫機犯及漁事糾紛等問題進行了七次協商,但沒有成功達成協議,其主要的原因是這三個問題,都碰到了最敏感的管轄權問題。

1995年5月25日到29日,海協會派了一個代表團到臺北來協商預備召開第二次「辜汪會談」,並決定1995年7月20日在北京召開第二次「辜汪會談」,同時也同意對兩岸各自關切的問題交換意見

但不幸1995年6月9日,李登輝總統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演講後,6月16日,海協會來函推遲與海基會的一切協商。

為什麼兩岸関係在1995年6月以後,轉入緊張及低迷呢?經過了2兩年的時間,我們可以用比較理性的態度來回顧探討這個問題。.

不可否認,李總統訪問美國是導火綫。但事實上,李總統是私人性質的訪問,沒有和美國任何官員見面,但兩岸交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個人的看法是:
1、1995年事實上巳處於鄧後時期的來臨,中共的領導階層及高級官員處於非常保守的心態,寧左勿右是最好的選擇。

2、他們對臺灣內部的政治發展相當憂慮,台獨勢力擴張、總統直選,使他們不能確臺灣要走的方向。

3、美國的因素, 1995年的時候,中共的眼光裡,美國在逐漸改變對華的政策,從全面交往走向圍堵。臺灣是美國圍堵大陸的重要棋子,李登輝訪美不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兩岸關係交惡,最低潮的時候,是大陸在1995年8月第一次在離臺灣200海浬舉行軍事演習。1996年3月6日當我們臺灣選總統時,中共舉行第二次軍事演習,飛彈射在臺灣東北25海浬及臺灣東南45海浬。

臺灣海峽不穩定性,引起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關注。1995年12月19日,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群,經過臺灣海峽,1996年3月,美國獨立號及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到達離臺灣東部100海浬的海域。雖然我們與美國沒有軍事同盟,但美國的行動表示了,中華民國與美國對臺灣地區的穩定及安全,有共同的利益。

1996年的夏季,我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進行研究。該院院長是Joseph Nye,1995年,他是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他告訴我一個故事,1995年11月他到北京,是美國在五月份同意李總統訪美後,第一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訪問,當他在北京時,中共解放軍高級將領問他,如果對臺灣用武,美國的態後會如何?Joseph Nye十分耐心回答說nobody knows,不過他又接著說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宣佈美國在遠東的防禦,是從阿拉斯加到阿留申群島、日本琉球及菲律賓,並未包括臺灣及南韓,但並不表示,美國的部隊在1950年6月25日之後不到達南韓。

但Joseph Nye很明白地對我說,所謂nobody knows的含糊政策對北京及臺北同時使用,也就是如果臺灣宣佈獨立,而北京要對台用武,此時北京當局問美國的態度也是nobody knows;如果臺灣宣佈獨立,中共解放軍對台用武,此時臺北當局問美國的態度,美國的反應也是nobody knows。

1995年6月11日至20日,我率領一個文化考察團到北京、山東、上海、福州、深圳、廣州等地訪問。但6月16日,我在上海時海協會宣佈推遲與海基會的協商及會談,但22個月之後,1997年4月28日,我被邀請到北京、成都、上海訪問了10天。在此次訪問的10天裡,我見到海協會的唐樹備副主任,我們對兩個重要問題交換了意見。

第一個有關一個中國的問題,我方不會同意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並問唐副主任先生,我們在1992年11月有關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是否有效?唐樹備答回答,一個中國在國際間,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你們有你們的看法,在兩岸之間一個中國是指臺灣是中國一部分,中國領土不可分割,在兩會之間, 1992年11月的共識,仍然有效。

第二個問題,我曾向唐副主任詢問1996年九月份他在洛杉磯的演講,提出兩岸會談的四項先決條件:一、臺灣方面不能搞總統外交;二、臺灣方面不能夠參與聯合國活動;三、臺灣方面不能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四、台灣方面不能向外國購買高科技武器。

我很坦誠地告訢他,我方絕不會接受這四項先決條件來進行協商。唐樹備的回答,新聞界可能有錯誤的轉述,他的言論要以海協會出版的檔案為主,也就是間接否認他曾講過的四項先決條件。

在北京及上海觀察台海兩岸的關係,目前不可能有立即明顯的變化,7月1日的香港回歸,九月份的15大,使中共無暇他顧,15大之後,江澤民訪問美國將會見柯林頓總統,他要獲得:一、美國保證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二、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及不支持臺灣進入聯合國;三、減少或不對台軍售。

明年春天,江、柯北京會談之後,兩岸關係可能有機會比現在好,但是是否恢復會談,現在還看不出來。

在兩岸關係中,最重要的是美國因素,我在大陸訪問時,曾告訴他們,我方沒有與美國合作來圍堵中共,在96年台海危機之後,美國對兩岸基本政策未變:一、台海及東亞地區穩定是美國的重要利益;二、台海兩岸的爭端、分岐,由兩岸中國人自行解決,美國做調人,但期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三、美國根據臺灣關係法,授予臺灣足夠的防禦武器;四、美國支持臺灣因經濟實力擁有同等地位的國際空間,如WTO;五、美國支持台海兩岸高層對話;六、美對中共的政策仍是全面交往。

總結來說,中共目前對台政策仍在冷處理,先要在外交上孤立臺灣,在美國方面獲得一定承諾之後,台海兩岸才有進一步的發展,再要恢復到1993年的情況,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

謝謝各位給我你們的時間,我願回答你們所要問的問題。多謝!

(林肯學社Lincoln Socity是臺灣中美人士成立的社團,這篇講稿是筆者在1997年6月9日林肯學社早餐會的演講,講稿原為英文,現翻譯成中文,供讀者們參考,並給予指教。)

(圖片翻攝網路示意圖)

1997年的兩岸關係/李慶平〉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