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臺港鏡像 用紀錄片串起臺港影像對話

報新聞/加言 2023.04.02 21:16

記者許家源/雙北報導

第2屆英國香港電影節於3月31日完美落幕,本屆電影節分5大環節,以不同視角呈現主題「香港與香港的距離」(Home Away From Home),其中由文化部與影展合作的「臺港鏡像」紀錄片單元,於倫敦、愛丁堡及曼徹斯特等城市放映,並搭配辦理臺、港導演對談及紀錄片專題論壇。

0321野番茄放映現場由策展人伍嘉良開幕。圖/文化部

「臺港鏡像」單元設有「人間」、「私語」和「如昔」3個子題,利用「鏡像放映」方式呈現黃庭輔《指月記》x張虹《平安米》、盧盈良《神人之家》x曾翠珊《河上變村》,以及廖克發《野番茄》x陳梓桓《憂鬱之島》等6部臺、港紀錄片。影展主要策展人黃靜表示,臺、港兩地在文化上一直是互望的,期盼透過「臺港鏡像」活動及紀錄片安排來回顧及探索兩地的聯繫。

0324神人之家放映策展人黃靜開場。圖/文化部

臺灣導演黃庭輔與香港導演張虹,在愛丁堡場次放映後,從各自創作歷程進行線上對談。論壇則以「交匯與分流:臺港紀錄片發展」為題,於3月29日晚間在倫敦國王學院,由國王學院電影系范可樂(Victor Fan)教授主持,導演張虹及具電影學者身分的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長陳斌全於現場對談,並以預錄方式和臺灣重要紀錄片團體、前全景映像工作室的成員李中旺與蔡靜茹展開對話。

0326愛丁堡指月記及平安米映後導演論壇。圖/文化部

范可樂就臺、港紀錄片發展過程和兩地社會背景關聯進行發問,陳斌全從其研究角度,解釋自戒嚴時代晚期開始,臺灣紀錄片的製作模式和內容演進完整反映臺灣社會與政治背景的進化過程,至今成為成熟的文化表徵;張虹則認為香港紀錄片因香港社會的近期變化,致使紀錄片漸無發展空間,與臺灣的情況恰好相反等。

0329臺港紀錄片論壇(左起,主持人范可樂、駐英文化組長陳斌全、導演張弘及手語譯者)

英國香港電影節首屆於2022年舉行,透過影展將國際聚光燈聚焦於香港獨立製作電影,並結合旅居英國的香港文創產業人士及移民力量,促進香港文化與各界的交流。本次規劃「臺港鏡像」紀錄片單元,除向英國觀眾介紹具有代表性的臺、港兩地紀錄片,更透過導演對話與專家學者討論,探討紀錄片如何回應兩地社會及環境變遷,讓英國觀眾窺見社會的發展脈絡和軌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