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 24 節氣之一,約在陽曆4 月 5 日左右,民俗上有踏青、掃墓之風俗。杜牧《清明》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即說明了清明時節容易陰雨綿綿,讓人心情更加愁悶的節氣特色。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清明」本來只是節氣並非是個節日,該演變是因為「清明」的時間與「寒食節」相近,而寒食節的習俗是掃墓、吃潤餅,以及郊遊踏青,這才合併成現今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最怕這些症狀纏身
這時,因為清氣上升,使得氣候多雨潮濕,容易讓人體積蓄過多的濕氣,進而誘發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關節痠痛、精神疲倦、頭暈腦脹等症狀。
吳宛容進一步說明,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而春天尤其多風,所以特別容易產生過敏問題。「一旦風邪入體又無法有效排出,使邪氣積於肌表,容易傷風感冒,而且也很容易出現各種瘡、疹、癬等皮膚病」。
「風邪」入侵讓健康頻頻出狀況
這是因為「清明」時人的毛孔已經打開,但陽氣還沒有充分到達體表,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還很弱,一不注意,風邪就會乘虛而入。她說到:「風邪侵入人體露,常表現為傷風感冒,症狀以高燒、怕風、自汗、肌肉關節疼痛為主」。
吳宛容提到,如果沒有適當處裡,就會轉變成風寒濕引起的外感頭痛。而「清明」時的天氣變化大,本來就容易使頭皮血管,收縮,微循環變差,頭痛指數就會上升。
中醫師提點寒食節養生之道
1. 注意保暖,隨時加衣物
所以「清明」外出掃墓、踏青時,最好隨身攜帶輕薄外套、圍巾、口罩等,讓自己能及時增減衣物,避免風寒入侵,導致感冒,甚至誘發頭痛問題。
2. 時常熱敷,舒緩頸部、鼻腔不適
吳宛容建議,這時候可多熱敷脖子幫助頸部放鬆,減低頸椎的壓力;也可熱敷鼻子,增進鼻腔血液循環;另多多練習腹式呼吸,可增加運動的耐受性、促進呼吸順暢,會讓鼻過敏的症狀減輕許多。
3. 多曬太陽,藉背曬疏通經絡穴位
清明外出踏青時,多曬太陽以提升陽氣、流汗去除體內濕寒邪。「讓陽光中的遠紅外線等增進身體的循環,尤其是讓背部得到溫暖。曬背能疏通背部經絡,讓陽氣透過肩背的穴位輸送到全身,達到增強免疫力、防病、治病功效」。
後背有督脈,是總督一身之陽脈,且手足三陽經皆與督脈相交會於脊椎,又與腦連通;加上足太陽膀胱、背俞穴 (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這些重要穴位都集中在後背。此外,也能喝杯清明養生飲品,達到調整免疫之效。
4. 喝杯辛夷去風茶,散風濕通鼻竅
- 材料:辛夷花 3 錢、川芎 2 錢、白芷 2 錢、生薑 3 片。
-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裝入過濾袋中,放入鍋子裡。加入 800cc 飲用水,大火煮開後轉成小火煎煮 20 分鐘後即可飲用。
- 功效:袪風散寒、溫通鼻竅、清利頭目。辛夷能袪風寒、川芎上行頭面風寒而通鼻竅,白芷加上生薑發汗、散風濕、通鼻竅。
文 / 黃慧玫、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