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鋼 館長跳車 賤內

《旅途中》跟著「流動的風景」來一趟跨越50年的國道公共藝術之旅

台灣好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3.03.30 19:56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3月27日於商周書房舉辦《流動的風景,一趟充滿時代記憶的公路之旅》新書發表會,現場齊聚公共藝術創作者、文化人、高公局同仁與關心文藝設計的民眾。交通部高速公路局3月27日於商周書房舉辦《流動的風景,一趟充滿時代記憶的公路之旅》新書發表會,現場齊聚公共藝術創作者、文化人、高公局同仁與關心文藝設計的民眾。


慶祝高速公路五十週年,交通部高速公路局3月27日於商周書房舉辦《流動的風景:國道地景×公共藝術,一趟充滿時代記憶的公路之旅》新書發表會,現場齊聚公共藝術創作者、文化人、高公局同仁與關心文藝設計的民眾。眾人以用路人的角度,欣賞歷年來在全臺高速公路各端點設置的公共藝術作品,同時傾聽黃浩德、吳建福、鄧惠芬三位藝術家的創作觀點,共同探討未來國道美學的豐富可能。

美力上路,公共藝術與工程相得益彰

高速公路局主任秘書郭呈彰以工程師之眼,細數國道五十年來的美感表達形式。早期美學表達如:以六個交流道的圖騰形式標注在華表上,或者建築本身的線條型態就獨具藝術內涵。近年來高公局愈來愈注重經營公共藝術,反映周遭環境與時代精神,設置地點遍布高速公路沿線服務區、交流道、跨越橋等。「公共藝術充滿魔法,可以讓工程更顯偉大,也可以喚起用路人對作品的想像。期待讀者透過本書進一步了解作品的概念,並收穫更深層次的感動。」郭呈彰說道。

書中訪問到的三位藝術家黃浩德(左四)、吳建福(左三)、鄧惠芬(左二)來到現場分享創作觀點,共同探討未來國道美學的豐富可能。

書中訪問到的三位藝術家黃浩德(左四)、吳建福(左三)、鄧惠芬(左二)來到現場分享創作觀點,共同探討未來國道美學的豐富可能。

不是最早,卻是最獨樹一幟

臺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黃浩德擔任新書發表會引言人,他表示透過本書可以認識高速公路的種種故事,而不只是公共藝術而已。前半部探討人與高速公路的情感記憶,如:作家廖玉蕙描摹公路上的奇人異事,並悟出夫妻相處之道;音樂家李哲藝接下警廣主持棒,在穿插路況播報中,交融古典音樂與臺灣文化;第一任高速公路局長歐晉德在談國道的重要性時形容,國土如同人體,高速公路就是主動脈,而齊柏林在當年協作空拍攝影紀錄公路建設,多年後成就空拍大師之美譽。書的後半部聚焦公共藝術作品,黃浩德表示,臺灣正式推動公共藝術是近三十年的事,高速公路從2001年開始設置公共藝術,或許不是最早施行的單位,但與一般公有建築物相較,在經費規模、地點屬性上都自成一格,也注重民眾參與和後續保養維修作業。

在篇章劃分上,則帶出國內公共藝術發展的階段性流行現象。「地景與美」暗示起初概念傾向視覺性的大型地景雕塑,表現純藝術作風,可遠觀,不可近玩焉。「動靜之間」帶入親近接觸的可能性,藝術家思考是否能用作品與民眾締結更多互動,公共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標。「文化連結」的公共藝術可以接觸,同時寄託更多故事。

「我把這本書拿給我九十幾歲的爸爸看,爸爸翻了幾頁就回想起從前父子倆一起開車上高速公路的對話,證明這本書在輕鬆的語調下,可以帶領大家看高速公路過去以來的美好,進而帶動讀者討論如何開展更美好的國道未來。」黃浩德說道。

慶祝高速公路五十周年,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今年特別出版《流動的風景:一趟充滿時代記憶的公路之旅》國道地景×公共藝術專書。

慶祝高速公路五十周年,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今年特別出版《流動的風景:一趟充滿時代記憶的公路之旅》國道地景×公共藝術專書。

不為自我表現,而是為公共創作

在藝術家座談上,黃浩德、吳建福、鄧惠芬相互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陶藝家鄧惠芬的作品以陶藝彩繪客家六月雪,結合六張ㄇ字型座椅,設置在中壢服務區後部的生態樹林下。陶瓷作品結合她擅長的繪畫與空間設計,滿足創作的慾望。「我在創作陶藝時,藉由陶瓷的釉色展現我的繪畫長才,再組合線條與幾何圖形,發展出個人化的筆觸質感。」

過去黃浩德常以委員身份參與公共藝術評鑑,當吳建福得知黃浩德邀請他共同創作泰安休息區的《安安的奇幻樂園》時,感到受寵若驚,也在合作過程發現黃老師的苛求完美,他還帶多張原稿到現場,證明多次改稿的斑斑血淚,而精緻的構圖與上色也顯現他雕塑與西畫出身的堅強實力。「黃老師是非常嚴謹的人,他把故事腳本都先寫好了,概念彷彿迪士尼樂園。他講得眉飛色舞,我眉頭卻皺得很深。」這個專案搭配出版繪本《安安的奇幻樂園》,系列民眾參與活動也大獲好評。

鄧惠芬形容城市是一首歌,而公共藝術就像配樂,自然而然地吸引人親近。創作公共藝術應依照環境、不同目的規劃。吳建福主張公共藝術應以公共議題為優先,而不是個人風格表達。黃浩德則提醒維護單位也非常重要,無論是創作的藝術家,抑或是觀賞的大眾,每個人都有學習的功課要做。

「我們身處的環境一直都很美好,有了公共藝術加入講地方的故事,能促進人際連結,一起在美的環境中舒壓、認識人文地景。有了更多的瞭解,臺灣會更美好!」黃浩德說道。

更多新聞推薦

缺蛋、漲電價、缺藥等民不聊生 新北議會國民黨團籲民進黨顧好民生需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