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從精神醫學看校園霸凌(三) 霸凌該如何防治、醫治?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2023.03.30 20: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霸凌不會一次就停止,而是反覆發生的傷害、壓迫,當受害者陷入霸凌循環中到底該怎麼脫離?能藉由醫學「醫治」霸凌者,從源頭阻斷霸凌的產生嗎?臺北榮總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牧宏,帶你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了解。

如何防治霸凌惡性循環? 需教育、政策幫助

霸凌具有「反覆發生」的特性,對於受害者的影響相當深遠,這些受害者該如何讓自己脫離霸凌的循環呢?陳牧宏主任表示,這件事相當的困難,需要「教育」、「政策」的幫忙。

以「家暴」為例,透過教育現在民眾普遍都知道「什麼是家暴」,遇到家暴後也了解可以撥打113專線,當受害者求助時便會啟動一連串的程序,社工、社會福利系統等也會給予協助,目前相關內容也有《家庭暴力防治法》規範,以防治家暴行為並保護被害人權益。

陳牧宏主任提到,霸凌也應從小教導孩子「什麼是霸凌」、「遇到霸凌該怎麼辦」等,而且要有系統的教,同時國家要有政策回應,當受害者求救後該如何處理,教育系統、輔導系統、性平系統等哪些系統該啟動、又該如何介入。

透過教育、政策幫助下,不僅能讓受害者了解自己該如何求救,也能讓家長、同學、教師、校方等清楚知道該如何幫助受害者,避免成為旁觀者進一步讓受害者受到傷害。

目前,校園霸凌有《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規範,但霸凌不會只在校園內出現,也不會只發生在學生身上。陳牧宏主任表示,職場也會有霸凌,甚至有時成人世界的霸凌更細微、更恐怖。

此外,霸凌也有許多類型,關係霸凌、網路霸凌、性別霸凌等等,雖然目前有些部分已有法律規範,如:在網路上散播他人謠言恐會觸犯誹謗罪、面對性別歧視有《性平工作法》和《性平教育法》等規範,但並沒有一個法律能完整涵蓋「霸凌」。

陳牧宏主任認為,霸凌真的需要有法律規範,它不是以處罰為目的,而是一個SOP指引,告訴所有人該怎麼處理、該怎麼面對霸凌,對於霸凌,法律應該保障得更廣泛。

霸凌可以「醫治」嗎? 醫學扮演什麼角色?

除了教育、政策外,精神醫學有辦法藉由「治療」霸凌者,來遏止霸凌的產生嗎?陳牧宏主任指出,霸凌者有一部份可以被歸類為醫學上所謂的「病態性人格(psychopath)」,但以現在的精神醫學,目前沒有任何一個藥物可以治療。

而這群霸凌者也不會前往就醫,若要從醫療端治療、改正霸凌者相當困難。不過,陳牧宏主任提到,有一部分的霸凌者是「衝動」造成的,衝動完後會感到後悔、內疚,這類的霸凌者若尋求精神醫學幫助,醫療上確實有藥物可以治療「衝動」,協助這群在霸凌、暴力行為後會感到自責的人。

但若是屬於冷血(Cold blood),甚至是病態性人格的霸凌者,陳牧宏主任表示,這要靠嚴格的教育、法律從小規範、改正,也許會有辦法抑制,至於醫學上,大概要像性犯罪者遭法律判處化學去勢,類似這樣的方法才有辦法給予「醫治」。

霸凌的防治,還是要靠教育、政策才能更有效地遏止霸凌的發生,也更能在第一時間保護受害者,避免受到更多的傷害。

陳牧宏主任提到,當霸凌發生時,受害者一定是在發生的場域中第一時間尋求幫助,如果在學校發生,就要先找老師、家長求救,通常會尋求醫生協助,都是因為在霸凌發生的場域尋求不到幫助、惡性循環,才會來找醫師。

他指出,醫師已經是倒數第二道關卡,所以前面的教育系統、輔導系統等等,不能像《黑暗榮耀》裡的老師一樣視而不見,成為共犯結構之一。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拒絕暴力,請撥打110

反霸凌專線:1953

【延伸閱讀】

從精神醫學看校園霸凌(一) 「霸凌」是如何產生的?

從精神醫學看校園霸凌(二) 「霸凌」會造成哪些影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2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