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大病沒有、小病不斷?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 營養師教飲食改善原則

潮健康/peter20333u 2023.03.30 12:00


潮健康/編輯部


大病沒有小病卻不斷?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


大病沒有小病卻不斷?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

近日自覺身體「怪怪的」,去醫院檢查卻沒有診斷出任何異常,且於假期、放鬆狀態時,身體的異常感就會自動消失。若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需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分析,自律神經失調者經常會自覺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並合併有「渾身不對勁」的感受。


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有哪些?高敏敏營養師列舉如下:


1. 胃食道逆流:胃脹、胃痛、火燒心。


2. 睡眠品質下降:失眠、半夜驚醒、太早醒來。


3. 姿態性低血壓:蹲下再站起來時會頭暈目眩。


4. 喉嚨有異物感:壓迫感之外也不能吞口水。


5. 心悸、胸悶:胸口好像被堵住喘不過氣。


6. 某部位大量出汗:例如手腳出汗或頭部流汗。


7. 頭痛:不明原因導致緊縮性頭痛。


8. 腹瀉、便秘:肚子痛或是腸躁症。


9. 焦慮、恐慌、緊張: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太大都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10. 眼乾、耳鳴:平常自律神經會控制眼睛及淚腺,另外幫助耳內血管正常收縮,但當自律神經失調時則無法正常作用。


高敏敏營養師說明,身體的自律神經平時會維持生理正常功能:交感神經負責警戒;副交感神經則負責放鬆。如果兩者失衡,就會造成各種身體不適感。如現代人經常面臨的心理壓力問題,就有高機率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衡。如果總是在工作與生活中勞碌奔波,建議平時應適度讓自己放鬆休息。


避免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吃?  營養師教4要4不改善原則


避免自律神經失調該怎麼吃?  營養師教4要4不改善原則

如果要避免自律神經失調,飲食上可以採取哪些改變?高敏敏營養師建議,掌握「4多吃」與「4少碰」原則,有助於維持自律神經的正常運作:


.多吃


1. 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的營養素,可避免憂鬱、焦慮。建議可以均衡攝取各種原型食物,例如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等。


2. 鈣質。鈣質可協助放鬆肌肉、抒緩壓力,建議補充牛奶、豆乾、豆皮、小魚乾、黑芝麻等,皆屬鈣質豐富的食物。


3. 維生素E。缺乏易造成荷爾蒙失衡、引發自律神經失調。建議可以補充蛋黃、植物油、深綠色蔬菜、鮭魚等,獲取身體所需的維生素E。


4. 白開水。人體血液中有70%是水分組成,而身體會透過呼吸、流汗等方式不斷排出水分。足夠的水分是幫助生理功能正常運作的一大重要元素。


少碰


1. 酒精。容易使水分流失、失眠,且可能抑制副交感神經活動。再加上喝酒會讓身體發炎,導致免疫力下降,因此酗酒者應戒酒或減少飲酒量。


2. 精製糖。血糖起伏大會降低自律神經的穩定性。衛福部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降至小於5%為最佳。


3. 咖啡因。過量的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再加上咖啡因會影響大腦中的「腺苷受體」以及刺激腎上腺分泌,容易導致焦慮、緊張,而已經出現壓力和焦慮者,可能會因為咖啡因而使症狀更嚴重。建議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在300毫克以下,才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4. 高鈉食物。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可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使肌肉正常收縮與放鬆。但過多可能造成交感神經活性提高、自律神經易調節困難。


綜合上述,高敏敏營養師表示,除了飲食之外,正常的作息也十分重要,建議保持良好睡眠習慣。若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遲遲未獲得改善,也應記得尋求醫療協助,或趁連假時好好放鬆,暫時將工作拋到一邊。「如何在健康與生活間平衡 ,是大多數人都要學習的課題!」






延伸閱讀:
感冒後聽見迴音 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幻聽? 醫:當心中耳炎併發1疾病
少吃、有運動照樣胖! 是「壓力肥」在作祟? 營養師:「5大營養素」要吃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