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王其》華視民營化?看台視成績!

愛傳媒/ 2023.03.27 12:45

王其》華視民營化?看台視成績!

王其》華視民營化?看台視成績!

【愛傳媒王其專欄】前華視董事長鄭自隆拋出華視民營化才是永久之計的建議,雖然仍有很多困難,不過,看看台視成功的例子,如果拿來當說帖,這建議仍有幾分道理的。

 

鄭自隆是在上周五,政大一場有關華視未來的座談會上提出的。這位曾任公、華視董事、華視董事長的資深廣告學者,也曾參與2006年公視整併華視的公股處理過程,對華視或是公共媒體未來,有相當程度的發言分量。他在座談會上主張,華視應該民營化,政府拋售華視的頻道,同時將華視的300多億元土地資產,作更有效的運用。

 

媒體主管說,現在的公廣集團發展並不樂觀,有心的主政者不應該再放任它在原地踏步;甚至也可以說,鄭自隆的意見多少反應了,已發展16年的公視加華視這種公共加商業媒體營運模式,算是失敗的。

 

不過,也有媒體研究者說,觀察2000年後民進黨拿到政權後,推動黨政軍退出三台,接著台視、中視民營化,華視併入公視成為公廣集團,這決策,對錯還難說。

 

認為民營化正確的人,都拿台視當例子。台視2006年民營化,由當時的非凡財經台董事長黃崧拿下原來台灣省政府主導的台視後,經過16年的銳意改革,台視不但還了所有的債務,每年都有獲利。在公司經營上,台視維持自製八點檔,努力經營三金(金鐘獎、金馬獎、金曲獎)有成,成為台視招牌,甚至引進日本的紅白對抗多年,去年拿下除夕節目的收視率第一名,成效達到頂點。再談台視新聞台,成軍10年,規模幾近現在有線電視黃金頻道的新聞台,雖然上架搶進有線電視蛋黃區案子被卡在主管機關,但沒減低台視對新聞台投資的堅持。因此,有媒體人就說,如果拿台視當例子 ,要推動華視民營化,當然有說服力。不過,如果要再舉同時間也民營化的中視當例子,恐怕就不那麼好談。

 

話說,公視併華視成為公廣集團16年來,從獲利狀況看,虧損超過35億元 ,華視經營的成績比民營化的台視差,與中視不相上下。如果從當年讓華視成為公廣集團ㄧ員,是要發展公與民兼顧的所謂有公共精神的商業電視台來看,華視顯然沒有成功。其結果是,華視被批判最多的就是公不公、民不民,台灣根本沒有讓公商共存的媒體環境。公共媒體的價值與精神如果公視可以做了,還需要華視嗎?如果現在的商業媒體做了公共價值的節目,體現了公共精神,那華視還有價值嗎?這顯然不是難回答的問題,但16年經歷兩個政黨,仍然沒有答案。這道理很簡單,兩黨都想綁架公視華視的媒體資源為自己所用,公共與商業不過就是個說法而已。

 

民進黨在第一次執政尾聲推動很有理想性的公廣集團,同時讓台視、中視民營化,結束了國民黨用黨政軍統治三台的局面。但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黨國思想仍在,公視華視的事仍照當年管理老三台的模式,政治那支手伸得牢牢的。到了2016年民進黨二次執政,府院雖然想朝公共化去做,但當時公視董事長國母陳郁秀與民視前董事長郭倍宏結合,被稱為台獨三台,讓公廣集團從藍化變綠化。直到前文化部長李永得找現在的胡元輝接董事長,公廣才逐漸回到公共的路線上,但已經過了16年,華視的定位仍然擺渡在公不公、民不民之間。

 

鄭自隆教授的話也許不中聽,政治上也不一定可行;但作為公共媒體的主管機關文化部,恐怕責無旁貸要面對這件事情;或是說,民進黨內對媒體政策有影響力的人,都應認真思考這位長期友綠的學者之言。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