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我好想人生順利,但總是「事與願違」?專家揭「1種人」結果不一樣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3.27 09:00


從出生、就學、求職到組建家庭,每個人都想過順遂的人生,但若你總是認為「事與願違」,原因是因為你沒有以「真實的自我」生活。日本心理技術顧問、心智教練梯谷幸司於《改變現實的潛意識法則》一書中,分享心想事成的方法,只要改變思考方式,成功就在不遠處。以下為原書摘文:


實現目標的目的

實現目標的目的是基於「他人基準」還是「自我基準」,或是基於「義務」還是「欲望」,這一點非常重要。無論是健康、事業、人際關係還是愛情,我想問:「你到底為何想這樣做?」是基於「因為每個人都這樣做」「因為不這樣做會很尷尬」的他人基準,還是基於「因為必須這樣做」「常識上應該要這樣做。」的義務?

延伸閱讀:
別只羨慕有錢人的成功!吳淡如教致富「1關鍵」:先問自己想做什麼

愈是基於大家的標準行動,大腦的痛苦系統思維就愈活躍。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等荷爾蒙物質就分泌得愈多,壓力也愈大。因此,身心就容易感到疲倦和生病。畢竟,「他人基準」或「義務」的前提之一就是「這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因為父母也這麼說,所以這樣做。但這卻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現今,絕大多數的人都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應該這樣做」的語言型態和想法成為惡習,自己會總是想像著未來的責任,所以當下就會體會到未來的感受並變得痛苦不堪。而這也將導致憂鬱和疾病。

延伸閱讀:
想成功就別半途而廢!心理學教授教你:先學會「用對句型」訂目標



人生被「裝著現實的容器形狀」所左右

當自己透過一個「應該要這樣做」的既定概念來看世界,將不會再注意到新的想法和可能性,現實狀態也不會再發生任何變化。舉例來說,提到台車的用途時,你會想到什麼呢?習慣從既定概念來思考的人,除了運送行李外,很難再想出其他使用方式了。

但是,你覺得把它定義為移動的工具會怎麼樣呢?它可能是嬰兒車或是輪椅。職業棒球比賽中,投手似乎可以乘坐它離開投手丘。此外,如果把它定義為遊具又如何呢?它可能是四輪滑板或是自行車的側車。另外,當你從陡峭的斜坡上向下滑行,把它當作過山車或是滑雪橇一樣玩耍,不是很棒嗎?

這次,讓我們試著把它定義為一個易於移動的舞台。於是,我們可以把它想成是參選人街頭演說或是歌手與偶像的簡易舞台。換句話說,即使是同樣的東西,賦予它不同的定義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可能性。



「沒有時間」的說法阻礙了大腦運作

如果你在被時間追著跑時,會喃喃自語地說出「沒有時間」,你就是後設潛意識中所謂「歸咎他人型」的人。你的大腦會意識到,有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叫做「時間」,而你正受到它左右。接著,大腦會停止行動和思考,因為感覺「被看不見的東西」左右而不知所措。最終你將失去選擇和行動的空間。

相反地,如果你是「自我究責型」的人,你絕對不會說出「沒有時間」,而是採取「現在無法空出時間」的說法。如此一來,大腦會如何運作呢?「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現在無法空出自己所需要的時間。」「時間是否能被創造出來是取決於自己。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因此,「是否能空出時間取決於我自己」的前提就誕生了。大腦的運作方式會變成:「那麼,讓我們來創造出時間吧!」並自動找出創造時間的方法,逐漸出現新的選擇和行動的空間。這就是改寫後設潛意識。

一個人如果採用「是我的責任,我只是沒有安排好時間」的「主體行動型」和「自我究責型」的後設潛意識,會有更寬廣的行動和選擇空間。所以,他們的現實狀態也會逐漸開始變化。

處於被動和「歸咎他人型」立場的人,現實狀態不會有變化,也不會做出成果。事情就是這樣。把失敗歸咎給別人根本不像話。「一切只不過是自我意識所投射和創造出來的東西。」凡事順利的人都會採取「自我究責型」的立場。

舉例來說,當生病或發生事故,一般人並不會認為「這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結果」。但是,凡事順利的人是完全自我究責型。因此他們會認為:「是自己主動遇到疾病和事故。這些遭遇是自己出於某種目的而創造的。」

如果自己像前者一樣看待世界,「自己被看不見的東西所左右」的感覺會愈來愈強烈,並且會愈來愈難憑藉自己的力量克服這種情況。然而,如果自己像後者一樣看待世界,大腦就會開始以自我為中心思考:「為什麼特地創造出這種不合理的情況?」因此,能夠靈活地行動。最終更容易創造出新的潮流。

(本文摘自/改變現實的潛意識法則:用負面情緒改變自我,實現理想生活/世茂出版)

熱門關鍵字:

大腦 人生 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