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委會客發中心推動六堆生態博物館,強調對文化資產的認識、探索及學習,為了讓民眾對文化資產有更深入的認識,舉辦六堆客家文化資產工作坊,以「文化資產與地方社會」為主題,用對談方式共同思索六堆文化資產的走向及發展。 屏科大客研所教授 曾純純:「放在這樣子的一個家族墓,也許你會說,老師這也是風水,平平的啊!」 第二場的客家文化資產工作坊,以「文化資產與地方社會」為主題學者精彩的講座,包含六堆墓葬資源的研究與保存芻議、北臺灣客家文化資產與保存維護之個案觀察、民間傳統與當代社會、生態博物館與無形文化遺產的透視、以及美濃文化資產保存的現況與願景等,共同思索六堆文化資產的走向及發展。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 何金樑:「我們也希望說大家可以用行動的方式,大家參與文史工作,文資團體分享的時候,你到了現場才會知道,文資最重要是保存還有傳承。」 臺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復學系助理教授 邱彥貴:「客家族群在臺灣占的比率起碼是30%,不過我們就文化資產的登錄看起來,不管用什麼方法計算,客家的文化資產不到30%這麼多。」 學者指出,所謂的無形文化資產,如傳統藝術、口述歷史、民俗社會的實踐在地知識等。 臺灣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所長 黃貞燕:「在有形之外的是活的遺產,它仍然在我們的生活跟這個社會當中,扮演著一個很關鍵的角色。」 學者強調,自2006年起推動無形文化資產登錄,客家的部分少之又少,以民俗類來說,全臺灣登錄200項,客家只占12項而已不到5%,客委會客發中心將協助佳冬鄉六根庄作福拜新丁新枝、美濃區六堆掛紙等2項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在準備內埔鄉客家盤花的作業,希望六堆集體共同的記憶,一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