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冷戰時代的到來/魯云湘

台灣好報/Basuran 2023.03.25 19:25
新聞圖片

魯云湘(自由撰筆人)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先生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先生於週二(3月20日)在莫斯科進行晤談,其內容大致上可區分為:1、加強經濟合作;2、加深戰略關係;3、透過和談終結俄烏戰爭。

雖然中俄雙方並無盟友關係,但其實在經濟、軍事、人文等方面,經由政府或是藉由NGO組織的規劃,兩國之間的合作,早就超越了所謂的「同盟」程度。
所以此次的中俄峰會,縱使西方世界認為是中國掉入美國設下的陷阱,才不得不與俄國確認彼此的合作關係,如果各位讀者真這麼認為,筆者也只能表示無奈,畢竟觀看一件事情不能如此偏頗。

「歐亞大陸的邊緣地帶」
眾所周知,目前實質控制七大洋的國家,是以建立數量龐大的航母艦隊作戰群的美國,並控制著所謂的「邊緣地帶」區域:沿著歐亞大陸的邊緣島嶼及地緣,東起日本、西至英國;包含第一島鏈上的各島嶼國家、東南亞諸國、南亞的印度次大陸、中東地區及歐洲沿海一帶。

經由掌握邊緣地帶,以確保全球海上的經濟命脈,並防止歐亞大陸上的陸權國家向外發展,讓國際間的經濟、貿易及資源,均能朝西方世界國家集中輸入。

為何美國對我們總是如此關心?這是因為臺灣也位於所謂的「邊緣地帶」區域內。而觀看上個世紀中發生的戰爭,諸如韓戰、越戰、兩次波斯灣戰爭及阿富汗反恐戰爭,都是在邊緣地帶上所引發的,可見對美國而言,能牢牢抓住這些位處邊緣地帶上的國家是何其重要。

或許部份讀者會認為此乃偏頗之言,但綜觀過去,有看過、聽過西方世界關心過中亞等內陸國家的新聞或是消息嗎?也許有!但鮮少吧!

這是因為在二戰之後,全球出現了兩個體系,一個是以蘇聯為主的雅爾達體系,另一個則是以美國為首的海權體系(備註)。故歐亞內陸事務由蘇聯主導,國際海洋事務由美國主導,這是當時建立的默契,也是如今國際局勢的開端。

「陸權利益擴張下的衝突」
受限於科技發展的因素,所以陸地運輸能量不比海上運輸,無法達到量大及有效分散運送風險;而利用航空運輸,也只能將時間縮短,畢竟載運貨物的多寡跟航空器的機身大小是成正比的。

但是當一個生命體系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便不得不向外擴張發展,否則面對的便是走向毀滅的未來(例如著名的老鼠烏托邦實驗:第25號宇宙)。

所以代表陸權的中國及俄羅斯兩國,因國內發展受限,分別開始向大海尋求新的生存空間,並在過程中雖表明不會影響到他國的權利,但在海權國家的眼中,陸權國家企圖往海上發展,便是危急西方世界利益的開始,更何況一次還是兩個!?

俄烏戰爭,就是一場陸權的擴張,影響到西方海權利益所產生的衝突。若以此點作為論述,便可間接證明,為何整個西方世界會如此全力支持烏克蘭。從這在訊息中亦可得知,為何西方世界會希望中國也能在臺海打上一場戰爭?因為俄烏戰爭至今證明了一件事情:陸權國家仍沒有足夠的實力(資源)可與海權國家相抗衡。

可整個西方世界,又無法漠視代表陸權的中俄兩國企圖挑戰海權的這點事實,所以只能犧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藉由削弱其實力,以換取自身穩定的權利及權益。

「中俄合作!新冷戰的到來」
筆者於第一段末提到:『中俄的合作,代表中國落入了美國設下的陷阱,不得已而為之。』如果讀者們會有這樣的錯覺,想必這陷阱大概是這樣的劇本:中國往海上發展受阻,所以不得不與俄國合作,但兩國都已經到不得不往外擴張的階段,加上在西方世界的全力圍堵下,所以只能逐漸走向毀滅的道路。

可千萬別忘記一點:中俄兩國本是各自往海洋發展的。但俗話說:「狗急也會跳牆」,當兩國決定讓彼此長年的合作關係正式浮出水面,以此共同對抗西方海權國家的同時,未來要面臨的挑戰肯定比自己單幹還來的簡單輕鬆又容易吧!

人類的歷史總是不斷出現雷同的場景,就跟過去曾經發生的大戰一樣,都是陸權國家為了轉向海洋並挑戰了海權國家而引發的。好比上個世紀的冷戰,乍看之下是一場兩極強權企圖成為單一強權的競爭,其實也是陸權對上海權的挑戰。
而這場規模及影響都遍佈全球,即將在未來的日子面臨到的「新冷戰」時代,其實也就再次上演一場「陸權挑戰海權」的戲碼罷了。

只是這次的扮演陸權國家的角色,不再單純的用蠻力硬拼,而是改以迂迴的方式,先以科技、人文等軟實力影響邊緣地帶區域的國家內部,再從中分化、破壞這些區域與西方世界的友好關係。

只能說未來的全球戰爭,可能不像我們在科幻電影中那樣看到,裝備著科技感十足的武器在那互相廝殺。反而有如宮庭競爭般的猜疑推敲、運籌帷幄、相互陷害,真正演變成舞刀弄槍的情況,也可能是類似區域代理人戰爭的紛爭(中國主謀,俄國代理)。

新冷戰時代的到來/魯云湘〉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台灣好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