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上任88天落實多項政策 張善政施政報告盼府會攜手發揮桃園優勢

台灣好新聞/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23.03.22 17:56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張市長說明施政重點及政策理念。張市長說明施政重點及政策理念。


桃園市長張善政22日率市府團隊至桃園市議會第3屆第1次定期會施政報告及說明,針對他上任以來已落實「基北北桃通勤月票」、「擴大肺癌早期篩檢」、「代理老師全年聘期」、生育津貼「加一胎多一萬」、5歲幼兒免學費、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調高三節禮金及重陽敬老金、「青創貸款」及「青農創業利息補貼」等政策詳細說明。

張善政表示,這是他市長任期首次施政報告,因此除了報告施政重點,也要特別說明政策背後的理念。張市長指出,由於過去在中央任職,因此深知地方所面臨的問題,不能只用地方政府的思維,必須以系統性思考、跨區域視角、跨領域合作的方式才能有效解決。

他所提出的「基北北桃生活圈通勤月票」,就是重要一例。表面上看起來是提供票價補貼、鼓勵搭乘大眾運輸,但背後更重要的考量是藉由鼓勵市民搭乘大眾運輸,進一步改善壅塞的區域交通、減輕移動污染源,對於區域空氣品質與交通改善的貢獻,才是市府關注的施政目標。

上任至今,市府將許多過去認為不可能的政策化為可行,其中不少政策,更讓桃園成為各縣市跟進的標的。張市長也鼓勵市政團隊,要先確認事情是否合理、是否該做,就如同企業經營思維,若目標明確,就必須突破舊有框架、尋求解決方案,凡是對民眾有利的事情,就要勇敢去做。

教育局長接受議員質詢。

教育局長接受議員質詢。

張善政指出,以桃園宣布實施「代理教師完整聘期」政策為例,這正是長期被地方與中央忽視不合理的「同工不同酬」問題,若以績優的企業而言,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張市長說,人才向來是企業經營的核心要素,而教師若有穩定的工作環境,學生才會有優質的學習環境。

他也要求市府團隊以跨機關合作的思維,尋找完整的解方,解決市民的問題,以桃園市率先推出的「擴大肺癌早期篩檢」為例,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位,而桃園每年有超過700人死於肺腺癌,因此,桃園下修免費篩檢年齡,並擴大篩檢族群,以期提高肺癌治癒率,讓市民的健康得到更多保障。

張善政強調,「擴大肺癌早期篩檢」表面上是醫療福利政策,但遠不止於此,同時也是勞工政策與環境政策,透過將身處特定職業及生活環境的民眾擴大納入篩檢,執行計畫時也可建立市民的健康資料庫與環境資料庫,未來更可從篩檢數據中交叉比對,成為環保局、勞動局、經發局改善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的科學根據,用以精進改善勞動、生活環境及產業政策,進而降低市民罹患肺癌的風險。

交通局長回應議員質詢。<br /><br />

交通局長回應議員質詢。

科技發展改變各行業與人類的生活,運用科技來提高市民生活的便利與品質,也是市府團隊努力的目標。市府設立智慧桃園推動小組,將針對「數位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產業」、「數位培力」4大面向,努力讓桃園成為領先國際的科技新都。

張善政指出,桃園作為北台灣的工業重鎮,也是台灣少數人口持續增加的城市,隨著人口的增加,市府也會著眼於桃園長期的發展,推動優質的公共工程,並將「低碳永續」精神落實在城市治理中,確保永續發展可以與城市同步共進,這不僅合乎國際趨勢,也是新興都市負責任的表現。因此,桃園推動「幸福里程30公里」計畫,讓市民搭乘市區公車每天20公里以內免費、騎乘公共自行車前60分鐘免費,鼓勵市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共同為減碳貢獻一份心力。

此外,桃園也率全國之先,推出「青年輕E購」及「婦幼E騎go」專案,除了讓桃園青年及婦女換購電動機車時可獲得優惠補助,共同加入淨零碳排行列,也讓婦女接送子女時,減少暴露於車輛廢氣中,達到保護婦幼的目的。

環保局長接受議員質詢。<br /><br />

環保局長接受議員質詢。

張善政說,上任這三個月以來,市府團隊透過合理框架的設計,以目標管理與跨機關合作,讓組織動起來,努力執行對市民的承諾,目前實現的政見,從交通到醫療、教育到社福、從嬰兒到母親、從青創到敬老,提供不同族群需要的幫助。市府推出「基北北桃通勤月票」、「擴大肺癌早期篩檢」、「代理老師全年聘期」、生育津貼「加一胎多一萬」、5歲幼兒免學費、國中小免費營養午餐、調高三節禮金及重陽敬老金、「青創貸款」及「青農創業利息補貼」等政策,正是希望在大通膨時代,盡量減輕市民負擔,讓大家沒有後顧之憂,一起為桃園發展打拚。

今天是本屆議會與市府團隊就任的第88天,88天以來,府會攜手合作,共同推出許多受市民肯定的政策,感謝議會對於預算支持及施政的提點,市府會持續用開放、成熟、專業的態度來解決市政問題,不斷創新,也希望議會持續給予協助。

張市長率市府團隊進行施政報告及說明。<br /><br />

張市長率市府團隊進行施政報告及說明。



更多新聞推薦

青春動滋券常態發放 16至22歲每年可領500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