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如何學會制霸考場的「速效讀書法」?首爾學霸:從煮一鍋泡麵開始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3.03.14 09:00


你知道要如何煮出一碗好吃的泡麵嗎?其實煮泡麵就跟學習一樣,將外部刺激轉換成長期記憶,放到大腦中;只要遵循腦中的「運作模式」,就是有效的學習方法。 韓國人氣Podcast頻道〈首爾大如何讀書〉創作者韓在佑於《用大腦喜歡的方式「1人學習」》一書中,以腦科學原理的角度出發,提供真實的研究數據,幫助讀者用有效率的方式學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如何煮出一碗好吃的泡麵?

現在開始,我要用大家都很熟悉的活動,也就是「煮泡麵」這個行為當成範例,講解學習的歷程。首先,我們的前提是一群完全不會煮泡麵的人,他們腦中負責「煮泡麵的方法」的神經元並不發達。雖然很少見,但世界上的確存在不知道怎麼煮泡麵的人。

這些人的腦海中存在著「泡麵」這個神經元,也有「在泡麵裡加蛋會很好吃」的神經元,但卻沒有「如何煮泡麵」的神經元。所以只要學會「如何煮泡麵」,那他們腦中負責「如何煮泡麵」的神經元便會生長,並且透過突觸與其他神經元相互連結。

延伸閱讀:
想成功就別半途而廢!心理學教授教你:先學會「用對句型」訂目標

我現在在廚房拿了一包泡麵,包裝背面寫著的料理方法如下:

  1. 將550毫升(3杯左右)的水煮開後,將麵體、調味粉、配料、昆布放入水中煮5分鐘。
  2. 將步驟1料理好的泡麵裝在碗裡,美味地享用。
  3. 搭配白煮蛋、豆皮或各季節出產的當季新鮮蔬菜一起享用,就能讓泡麵更美味。

現在讓我們透過學習「煮泡麵的方法」,一一檢視儲存記憶的4個階段:

延伸閱讀:
別把「沒時間」當藉口!專家指出做「1件事」比加班更能賺更多錢

  • 具體的經驗:用眼睛熟悉料理方式

首先我們會閱讀料理方法。用眼睛看包裝上的文字,就是一種視覺刺激,對完全不懂得如何煮泡麵的人來說,這些文字就像自然課本上的實驗步驟、就像在學校上新課程時所感受到的一樣,我們無法立刻在腦海中,勾勒出第一次接觸到的事物應該是什麼樣子。對不會煮泡麵的人來說,包裝上的內容就只是普通的文字,而這就是大腦學習循環中的第1階段:具體的經驗。

  • 反思的觀察:為了理解而查找長期記憶的內容

大腦為了理解料理方式,會開始翻找長期記憶。例如:讀到「550毫升的水」這個部分,會想到以前運動時喝的500毫升礦泉水瓶,接著想到「加入比那個礦泉水瓶稍微再多一點的水,就會是550毫升」。透過已經了解的內容去思考,仔細拆解新資訊的過程,就是反思的觀察。

能做到反思的觀察,就是因為我們手上掌握部分已知的情報,也就是已經學到一些知識。與此相對,如果遇到的是完全未知的內容,那根本不可能做到「反思的」觀察。從來不曾煮過泡麵的人,雖然不知道什麼是調味粉跟配料包,但卻能理解料理方法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至少讀得懂包裝上的字。

那如果今天是一包泰國泡麵呢?我曾經在旅行時買了幾包泰國泡麵回來,回到家想煮才發現,因為完全不懂泰文,所以根本看不懂背後所寫的料理方式。即使利用視覺實際經歷「閱讀」文字這個過程,仍然不能做到理解內容的反思觀察。不過幸好有兩個能夠推測到底是什麼意思的部分,那就是350和3至4這幾個數字。我認為這幾個數字代表「350毫升」與「3至4分鐘」的意思,所以才能順利把泡麵煮好。而能做到此推測,正是因為我們已經擁有煮泡麵的知識。

  • 抽象的假設:付諸實行之前,回想起許多東西

讀完料理方法之後,接著該付諸實行了。我們在開始行動前,會先在腦海中描繪各式各樣的情景。「有鍋子能裝得下550毫升的水嗎?」「搭配新鮮蔬菜一起吃應該很美味,冰箱裡的蔥、黃瓜和薄荷葉當中,哪一個比較適合泡麵?」等,我們會一邊自我提問,一邊確認這些想法是否與我們所理解的內容相符,而這個過程就是抽象的假設。

  • 活動的實驗:將想法付諸實行

最後是執行的階段,就是將大腦理解的內容付諸實行。在實際嘗試之後,我們通常會發現結果跟一開始想像的有些差異。像是:發現水加太多、或忘記在正確的時間把火關掉等。試想,如果在泡麵中加了薄荷葉會怎樣呢?那個味道就交給各位自己想像吧!

經歷活動的實驗後,我們會得到成果。第1次嘗試煮泡麵的結果,是獲得一鍋湯很清淡、麵條泡得很脹且有牙膏味的泡麵。我們透過眼睛看見這個結果、用鼻子聞到味道,並用舌頭品嘗其滋味。透過視覺、嗅覺與味覺接觸到的結果,會再度成為具體的經驗,這個經驗將會延續成反思的觀察與抽象的假設,並讓我們在下次少放一點水、設置5分鐘的計時器,用蔥代替薄荷等。



4階段循環須完整且不斷重複

就這樣再多煮幾次泡麵,我們就能成為煮泡麵大師,之後便能隨時煮出美味的泡麵,這也代表我們已經完全學會如何煮泡麵。在這段練習的時間裡,大腦中負責「煮泡麵的方法」的神經元不斷生長,突觸也與其他神經元連結,表示「煮泡麵的方法」確實已經儲存成為長期記憶。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記憶儲存的4階段循環必須完整且不斷重複,而這也是我們必須關注的重點。如果遺漏其中任何一個階段,就無法完全精通煮泡麵的方法。例如:讀了料理方法,卻只有想像而沒有實際去煮,或是煮好後從來沒確認味道究竟如何,那就無法成為一個能把泡麵煮好的人。這種人煮出來的泡麵可能會有味道太淡、麵太爛等問題,或許還真的會有牙膏味也說不定。這種人煮出來的泡麵,大多只能得到慘不忍睹這樣的評價。

讓我們把煮泡麵的方法換成學習再思考看看。精通煮泡麵方法的過程,就像精通一門從未學習過的科目。我們藉由讀書、聽課開始學習一門知識,這是具體的經驗。此外,我們也會以事前獲得的知識為基礎,努力理解該知識的內容,這則是反思的觀察。

接著我們會練習解題、訂定報告主題並深入思考,推測「如果用這種方式活用這些內容會如何?」這個階段則是抽象的假設。實際上解題、寫考卷、正式提交報告是活動的實驗。接著透過計分、批改或稱讚等形式,獲得針對上述成果的回饋,這便是再度回到具體的經驗這個階段。

經過這個4階段的循環,學習的內容便會儲存在腦海中,重複這個循環的同時,記憶也會漸漸更加深刻。同理,若遺漏任何一個階段,學習內容便無法完全進入腦海。就像口味太淡、麵太爛、有牙膏味的泡麵一樣,這樣的學習無法獲得好效果。

我們必須記住,不依照大腦儲存記憶的循環來學習,那麼無論花費再多時間與金錢,我們的實力水準將始終都是一碗糟糕透頂的泡麵。在此,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腦在儲存記憶時有個特殊的程序,若不遵照程序,學習的內容便不會進到腦中。許多人都沒能掌握這個部分,而這也是善於學習者與一般人之間的差異。

(本文摘自/用大腦喜歡的方式「1人學習」:運用腦科學原理x掌握五大原則,制霸考場、錄取公職、順利考取證照的速效讀書法/境好出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